[发明专利]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同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0428.3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4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里得;高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创未来智能技术(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52 | 分类号: | G08G1/052;G08G1/054;G08G1/065;G08G1/0967;G08G1/133;H04W4/029;H04W4/40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崔新芬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协同 技术 高速公路 交通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同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包括车载终端、路边终端、交通控制平台和路口拦截机构,车载终端安装在车辆内,用于和路边终端进行通讯;路边终端将车辆终端信息、路况信息等发送至交通控制平台,并向车辆终端发送佳通管理信息以及周边车辆信息;交通管理平台接收各个路边终端发送的信息,并制定车速、车距等规定,并将各交通规定通过路边终端发送给附近的车载终端;路口拦截机构设置在高速公路路口处,用于对严重违章车辆进行拦截。路边终端与车载终端和交通控制平台双向通信,交通控制平台综合多个路边终端信息制定相应车速、车距等行驶规范,并通过路边终端向车载终端发送提醒,便于驾驶者保持规范行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同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的许多大城市在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基础上,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交通领域的信息化程度在慢慢提高,在城市市内道路的交通控制通过红绿灯等方式进行控制,能够根据道路路口车辆、行人流量、交通繁忙时段、主辅道等因素进行调整控制,但是目前在高速公路上因车辆行驶速度快,且高速公路上驾驶单调,驾驶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忽视路况以及自身车速等状况,且交通控制部门难以对高速路上的车辆进行提醒和管理,为此我们提出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同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同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同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包括车载终端、路边终端、交通控制平台和路口拦截机构,
所述车载终端安装在车辆内,用于和路边终端进行短距离数据通讯,从而将车辆信息发送至路边终端,并接收路边终端发送的信息;
所述路边终端均匀设置在高速公路路边,将车辆终端信息、路况信息等发送至交通控制平台,并向车辆终端发送佳通管理信息以及周边车辆信息;
所述交通管理平台用于接收各个路边终端发送的信息,并结合交通管理制度制定车速、车距等规定,并将各交通规定通过路边终端发送给附近的车载终端;
所述路口拦截机构设置在高速公路路口处,用于对严重违章车辆进行拦截。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车载终端包括GPS模块、短距离通信模块、速度传感器和警报器,所述车速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车辆行驶速度,所述GPS模块与短距离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和路边终端进行通信,将车辆信息发送至路边终端并接收路边终端提供的路况信息,所述警报器用于车辆超速、与周边车距过小或者前方出现拥堵路段时发出警报。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警报器包括蜂鸣器和多个LED指示灯,所述蜂鸣器在出现任何警报信息时均发出相声体型驾驶者,多个所述LED指示灯均设置成不同颜色,且每个LED指示灯处均设有对应标志,便于向驾驶者提供详细警报信息,便于采取对应措施。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路边终端包括长距离通信模块、摄像模块、气象在线监测仪、电子告示牌和扬声器,所述长距离通信模块用于和车载终端以及交通控制平台进行远距离通信,所述摄像模块实时获取路上行驶车辆信息,对车流量、车速等信息进行拍摄并传输至交通控制平台,便于判定车辆是否违规以及路面拥堵状况,所述气象在线监测仪用于高速公路气象在线监测,得知路面湿度、能见度等气象数据,从而便于交通控制平台制定相应的车速、车距等行驶规范,所述电子告示牌和扬声器用于对行驶规范进行声音和文字展示,便于车主按规范行使,且在车辆违规时通过电子告示牌和扬声器对其进行警告。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路面拥堵状况判定方法如下,当摄像模块监控路段内的一定数量的车辆平均车速低于监控路段设定的车速范围,且它们之间的车距等于或者低于设定的距离范围,则判定所监控路段出现拥堵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创未来智能技术(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创未来智能技术(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04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缀合物的药物转递技术
- 下一篇:一种管型靶材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