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离子检测的光纤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6580.2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5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岚;严钰杨;范美端;周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2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检测 光纤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离子检测的光纤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传感器包括二模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宽带光源和光谱仪。所述宽带光源连接干涉仪一端,干涉仪另一端连接光谱分析仪,干涉仪用于供滴入的含铜离子的溶液作为载体,所述干涉仪为二模光纤通过融熔拉锥的方法制备而成,并使用高分子修饰的硫化铅量子点功能化干涉仪表面,光谱分析仪用于观察干涉光谱的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铜离子检测的光纤传感器,成本低廉,对铜离子溶液的检测灵敏度较高,检测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离子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二模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铜离子检测的光纤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离子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金属离子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积累,最终会破坏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铜离子(Cu2+)是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离子之一,也是动植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但如果人体中Cu2+浓度超标,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短期暴露于高浓度的Cu2+会导致消化系统紊乱,长期暴露会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据报道,人体内Cu2+浓度与一些严重的神经衰退性疾病息息相关,如阿尔兹海默症和威尔逊病。正常人体血液中的Cu2+浓度在15.7-23.6μM范围内。因此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将饮用水中的Cu2+安全极限设定为20mM。可见,开发新型的Cu2+检测技术,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量子点的传感显示出优良的光学特性,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碳量子点已被用作检测Cu2+和Fe3+的光学探针。碳量子点周围的含氧官能团与金属离子配位,导致碳量子点荧光淬灭。但是,碳点周围的基团数量很少,且数目无法控制与量化。此外,第二近红外窗口(1000-1700nm)荧光成像由于具有信背比高,时间空间分辨率高的优点,在成像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而碳点的荧光发射峰在可见光区域,限制了其进一步用于体内Cu2+荧光成像的应用。
使用高分子修饰的硫化铅量子点做为传感器的敏感层,量子点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数量大且数目可控,此外,硫化铅量子点工作在近红外区域,有助于进一步用于人体内的Cu2+成像。将高分子修饰的硫化铅量子点功能化到二模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表面,可以结合量子点与光纤传感的优点,实现在线实时检测,并取得良好的灵敏度与检测极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二模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铜离子检测的光纤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成本低廉,检测精度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离子检测的光纤传感器,包括二模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宽带光源和光谱仪,宽带光源连接干涉仪一端,干涉仪另一端连接光谱分析仪,干涉仪用于供滴入的含铜离子的溶液作为载体,所述干涉仪为二模光纤通过融熔拉锥的方法制备而成,并使用高分子修饰的硫化铅量子点功能化干涉仪表面,光谱分析仪用于观察干涉光谱漂移情况。
本发明还利用融熔拉锥的方法制备二模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铜离子检测的光纤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高分子的制备;
b.硫化铅量子点的制备与修饰;
c.二模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制备与修饰;
d.宽带光源、干涉仪、和光谱仪组装连接。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的高分子的制备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65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