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二维材料的用于3D集成的选通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8349.7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7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琳;王天宇;孟佳琳;何振宇;孙清清;张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45/00 | 分类号: | H01L4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二维 材料 用于 集成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二维材料的用于3D集成的选通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选通器件,包括:石墨烯二维材料层,作为底电极;BN二维材料层,作为功能层;顶电极阵列,包括多条以一定间隔排列的线状顶电极。本发明与二维存储器结构工艺兼容,解决了氧化物选通器件与二维材料存储器的接触问题,实现了基于二维材料的3D交叉阵列集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维材料的用于3D集成的选通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二维材料的不断发展,其低功耗、超薄厚度、光电响应、存储性能等多方面优势逐渐显现,多维的应用场景使其成为新型电子器件的强有力竞争者。二维材料基的阻变存储器具有低功耗、高速度、结构简单等特点,成为新兴的存储器件之一。
三维交叉阵列集成作为一种常见的3D高密度存储器集成方案,其发展受限于“潜行电流”问题,即读取处于高阻态器件的电流时会受到其余未被选择的器件的影响,导致读取错误。
为了避免“潜行电流”带来的错误读取问题,选通器逐渐发展,并被用于3D交叉阵列的集成。然而,常见的选通器件多采用氧化物。由于二维材料表面没有悬挂键,氧化物无法直接与二维材料形成较好的接触,从而影响器件工作性能。因此,基于二维材料的选通器件在集成时具有极大的优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物与二维材料形成良好接触的用于3D集成的选通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二维材料的用于3D集成的选通器件,包括:石墨烯二维材料层,作为底电极;BN二维材料层,作为功能层;顶电极阵列,包括多条以一定间隔排列的线状顶电极。
本发明选通器件中,优选为,所述石墨烯二维材料层的厚度为20nm~70nm。
本发明选通器件中,优选为,所述BN二维材料层的厚度为10nm~70nm。
本发明选通器件中,优选为,所述线状顶电极的材料为Ag或Cu,宽度为2μm~20μm,厚度为 20nm~70nm。
本发明还公开上述基于二维材料的用于3D集成的选通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机械剥离方法制备石墨烯二维材料层,作为底电极;
将BN二维材料层转移至所述石墨烯二维材料层上,作为功能层;以及
形成多条以一定间隔排列的线状顶电极,作为顶电极阵列。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石墨烯二维材料层的厚度为20nm~70nm。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BN二维材料层的厚度为10nm~70nm。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线状顶电极的材料为Ag或Cu,宽度为2μm~20μm,厚度为 20nm~70nm。
本发明的基于二维材料的用于3D集成的选通器件,与二维存储器结构工艺兼容,解决了氧化物选通器件与二维材料存储器的接触问题,实现了基于二维材料的3D交叉阵列集成,为二维材料基的高密度3D集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二维材料的用于3D集成的选通器件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形成石墨烯二维材料层底电极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形成BN二维材料功能层后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基于二维材料的用于3D集成的选通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8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互补型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系统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