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睡茄交酯Ⅰ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9162.9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霞;李华;孙德娟;项珂;李明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17/00 | 分类号: | C07J17/00;A61K31/58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珉 |
地址: | 117004 辽宁省本***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睡茄交酯 化合物 及其 提取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睡茄交酯I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龙珠地上部分为原料,加入原料8~15质量倍的体积浓度为60%~80%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4次,每次提取2~4小时,合并得到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浓缩后得到总浸膏;
(2)将总浸膏分散到5~10质量倍的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浓缩回收溶剂,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浓缩液、乙酸乙酯萃取浓缩液和水相;
(3)乙酸乙酯萃取浓缩液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以体积比为100: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50:1的馏分E2、体积比15:1的馏分E4;
(4)浓缩馏分E2,浓缩液经过硅胶柱色谱分离,以体积比为70:1~0:1的石油醚-丙酮为洗脱剂梯度洗脱,进一步纯化得到化合物1;浓缩馏分E4,浓缩液经过硅胶柱色谱分离,以体积比为7:1~0:1的石油醚-丙酮为洗脱剂梯度洗脱,进一步纯化得到化合物2~5;
所述的化合物1、化合物2~5对应如下结构式1~5所示睡茄交酯I类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茄交酯I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对馏分E2和E4的具体分离纯化过程为:
馏分E2浓缩后经过硅胶柱色谱分离,收集石油醚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0:1的馏分,记为E25;馏分E4浓缩后经过硅胶柱色谱分离,收集石油醚和丙酮的体积比为5:1和4:1的馏分,分别记为E42和E43;
馏分E25浓缩后经MCI凝胶柱色谱分离,依次以体积比为7:3、8:2、9:1、1:0的甲醇-水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为7:3的馏分,记为E251;
馏分E251浓缩后经ODS柱色谱分离,依次以体积比为2:8、4:6、5:5、7:3、1:0的甲醇-水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为5:5的馏分,记为E2513;
馏分E2513室温下析出无色晶体,经过乙酸乙酯反复纯化,在甲醇重结晶中获得化合物1;
馏分E42和E43分别浓缩后经MCI柱色谱分离,依次以体积比为7:3、8:2、1:0的甲醇-水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分别收集体积比为7:3的馏分,分别记为E421和E431;
馏分E421浓缩后经ODS柱色谱分离,依次以体积比为2:8、5:5、6:4、1:0的甲醇-水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为2:8的馏分,记为E4211;
馏分E4211浓缩后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依次以体积比为20:1、10:1、5:1、3:1、2:1、1:1和0:1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为3:1和2:1的馏分,分别记为E42114和E42115;
馏分E42114浓缩后经ODS柱色谱分离,依次以体积比为1:9、3:7、4:6、6:4、7:3、8:2、1:0的甲醇-水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6:4的馏分,记为E421144;
馏分E421144浓缩后经制备型HPLC色谱,以体积比为55:45的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4;
馏分E42115浓缩后经ODS柱色谱分离,依次以体积比为2:8、3:7、4:6、6:4、7:3、8:2、1:0的甲醇-水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7:3的馏分,记为E421155;
馏分E421155浓缩后经制备型HPLC色谱,以体积比为55:45的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3;
馏分E431浓缩后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依次以体积比为100:1、80:1、60:1、40:1、20:1、15:1和0:1的二氯甲烷-甲醇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60:1的馏分,记为E4313;
馏分E4313浓缩后经ODS柱色谱分离,依次以体积比为2:8、3:7、4:6、6:4、7:3、8:2、1:0的甲醇-水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7:3的馏分,记为E43135;
馏分E43135浓缩后经制备型HPLC色谱,以体积比为55:45的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5和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916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