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钨尾矿中回收石英并制备人造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0188.5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5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于明明;匡敬忠;邱廷省;肖俊杰;赵伟康;程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6/10 | 分类号: | C04B26/10;C04B14/06;C04B20/02;B03B7/00;B03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创益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6 | 代理人: | 付金豹 |
地址: | 341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回收 石英 制备 人造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钨尾矿中回收石英并制备人造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手选废石及尾矿破碎筛分成不同的粒级,每个粒级通过色选机进行选矿得到不同的骨料。筛下产品经球磨机与筛子组成闭路对钨尾矿进行磨矿,然后将磨矿产物通过水力分级进行脱泥,再通过磁选对钨尾矿进行提纯获得磁选精砂,磁选精砂经浮选最终获得填充料;将所获得骨料、填充料与偶联剂、不饱和树脂、固化剂混合,最后经过倒模、真空振压成型、固化、烘干得到人造石产品。本发明可实现钨尾矿中石英的资源化回收及高附加值利用,工艺流程简单,能耗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矿综合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钨矿山手选废石及钨尾矿中回收石英并制备人造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钨精矿产量居世界首位每年产生钨尾矿的量超过了2000万吨。钨尾矿作为一种固体废弃物,目前主要储存于尾矿库或回填入矿井,造成资源浪费,且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从钨尾矿资源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钨尾矿综合利用研究,实现钨尾矿高值化利用,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钨尾矿未能得到妥善利用,综合利用率不足20%,既占用大量土地,还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破坏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紧缺矿产资源的浪费。钨尾矿中SiO2含量一般都在60%左右,石英是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行业的主要原料,但其附加值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环境友好、经济效益优良的从钨尾矿中回收石英并制备人造石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从钨尾矿中回收石英并制备人造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破碎筛分:将钨矿山手选废石进行粗碎,然后与钨矿山尾矿进行中碎和细碎,将细碎后的物料进行筛分,筛分成+1.19mm、-1.19+0.42mm、-0.42+0.22mm、-0.22+0.124mm、-0.124mm五个粒级的产品;
(2)色选:将筛分后+1.19mm、-1.19+0.42mm、-0.42+0.22mm、-0.22+0.124mm四个产品分别通过色选机进行选矿,合格产品分别命名为骨料1、骨料2、骨料3、骨料4;色选不合格产品返回步骤(1)重新破碎筛分;
(3)磨矿:将步骤(1)中-0.124mm粒级产品加水后放入球磨机中磨矿,磨矿浓度30%-50%,调整磨矿时间控制产品中颗粒粒度小于0.074mm;
(4)筛分:磨矿产物通过0.074mm圆筒筛筛分,筛上产物返回步骤(3)重新磨矿,筛下产物为小于0.074mm的矿物颗粒;
(5)沉降脱泥:筛下小于0.074mm的矿物颗粒经过水利分级机除去细泥,得到脱泥后的沉降产品;
(6)磁选:沉降产品经过弱磁除去机械铁夹带,然后经过中磁和高梯度磁选进行除杂提纯,得到磁选产品;
(7)浮选:磁选产品经过浮选,除去杂质矿物,然后过滤、干燥得到石英产品,命名为填充料;
(8)将骨料1、骨料2、骨料3、骨料4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与偶联剂、固化剂混合均匀的不饱和树脂并搅拌混合均匀,最后加入一定质量的填充料,混合均匀;
(9)将混合均匀的产品进行倒入模具中,然后和模具一起放入真空振压成型设备中成型并将成型好的产品及模具放入烘箱中在70-90℃下固化1-3h;
(11)将固化后的产品经过脱模、抛光,得到人造石产品。
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1)中筛分采用多层筛,筛孔尺寸分别为1.19mm、0.42mm、0.22mm、0.124mm。
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2)中采用色选机为光电色选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01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