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像素单元电路、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0570.6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2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盛际;董学;陈小川;王辉;王晏酩;卢鹏程;刘伟;王慧娟;玄明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08 | 分类号: | G09G3/3208;G09G3/3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张博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像素 单元 电路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像素单元电路、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像素单元电路包括:发光元件,第一端与低电平输入端耦接;存储电容模块,第一端与一直流电压输入端耦接;驱动晶体管,栅极与存储电容模块的第二端耦接,第一极与发光元件的第二端耦接;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栅线、数据线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耦接,用于在栅线的控制下,控制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是否与数据线连接;以及,电位控制晶体管,栅极和第一极都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第二极与地端耦接。本发明能有效调节发光元件自身的亮度,并通过采用电位控制晶体管,以保护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的电位不低于地端的电位,保证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不会超过驱动晶体管的最大驱动电压。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17年7月17日的,申请号为201710581734.7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单元电路、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硅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微显示器处于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交叉点上,结合了OLED技术和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是光电子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交叉集成,促进了新一代的微型显示的发展,也推进了硅上有机电子,甚至是硅上分子电子的研究和发展。
现有的硅基OLED微显示器不能有效调节Micro(微)OLED自身的亮度,并存在动态残影,并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范围窄从而不能有效提高OLED的发光亮度的问题。并且,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保证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不超过驱动晶体管的最大驱动电压,从而会引起驱动晶体管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素单元电路、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解决现有的像素单元电路不能有效调节发光元件自身亮度的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保证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不超过驱动晶体管的最大驱动电压,从而会引起驱动晶体管失效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像素单元电路,包括:
发光元件,第一端与低电平输入端耦接;
存储电容模块,第一端与一直流电压输入端耦接;
驱动晶体管,栅极与所述存储电容模块的第二端耦接,第一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端耦接;
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栅线、数据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耦接,用于在所述栅线的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是否与所述数据线连接;以及,
电位控制晶体管,栅极和第一极都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第二极与地端耦接。
可选的,所述栅线包括第一栅极开关线和第二栅极开关线;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晶体管,栅极与所述第一栅极开关线耦接,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耦接,第二极与所述数据线耦接;以及,
第二晶体管,栅极与所述第二栅极开关线耦接,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耦接,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耦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
可选的,所述驱动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
可选的,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所述的像素单元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高电平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线的控制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是否与所述高电平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05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