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精氨酸的发酵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3935.0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2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礼旺;付松;崔怀成;冯学磊;王瑞昌;闻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3/10 | 分类号: | C12P13/10;C12N1/20;C12R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阳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8 | 代理人: | 郭奥博;张颖 |
地址: | 2337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氨酸 发酵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精氨酸的发酵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L‑精氨酸生产菌的种子液接种至灭菌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所述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为5‑6wt%,发酵过程中流加葡萄糖和硫酸铵,生产得到L‑精氨酸。本发明通过在发酵过程中连续流加葡萄糖和硫酸铵,同时合理搭配其他工艺步骤、条件,有效提高了转化率,提高了发酵终点L‑精氨酸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精氨酸的发酵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L-精氨酸是人体和动物体内的半必需氨基酸,不仅是机体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而且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前体。L-精氨酸参与尿素循环,是生物体尿素循环的一种重要中间代谢物;L-精氨酸还通过一氧化氮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L-精氨酸在调控繁殖机能和基因表达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饥饿、创伤或应急状态下,L-精氨酸就成为一种必需氨基酸。随着人们对L-精氨酸的生物学功能的不断深入研究和了解,L-精氨酸在医药食品工业上具有越来越广泛的用途,尤其在营养调控和内分泌调节方面显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L-精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水解法和发酵法。其中,水解法操作费时、收率低,工艺稳定性不好且环境污染严重,不适于大规模生产。发酵法克服了蛋白质水解提取法所存在的工艺复杂和污染大等缺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发酵法生产L-精氨酸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学变化和生理变化综合过程。提高发酵水平通常有两条途径,一个是选育优良的菌种,二是选择合适的发酵培养工艺。前者是建立在代谢控制发酵研究上的菌种选育技术,后者是建立在生化反应工程基础上的发酵控制技术。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最终实现高水平的发酵生产。
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关注高产菌株的选育,对发酵过程控制的研究较少。目前,发酵法生产L-精氨酸通常采用分批补加的方式补充原料,其转化率和L-精氨酸产量较低。因此,开展提高L-精氨酸发酵转化率和产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精氨酸的发酵生产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转化率,提高发酵终点L-精氨酸含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L-精氨酸的发酵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L-精氨酸生产菌的种子液接种至灭菌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所述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为5-6wt%(例如可以是5wt%、5.2wt%、5.3wt%、5.5wt%、5.6wt%、5.8wt%或6wt%等),发酵过程中流加葡萄糖和硫酸铵,生产得到L-精氨酸。
相较于分批次补加原料的发酵工艺,本发明通过在发酵过程中连续流加葡萄糖和硫酸铵,结合其他工艺步骤,有效提高了转化率,提高了发酵终点L-精氨酸含量。
本发明中,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优选为5-6wt%。若葡萄糖浓度过低,则营养物质不足,不利于发酵初期细菌的增殖,会导致L-精氨酸的转化率和产量下降;若葡萄糖浓度过高,则发酵培养基的渗透压过高,同样不利于细菌的增殖,会导致L-精氨酸的转化率和产量下降。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种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L-精氨酸生产菌接种至灭菌的种子培养基中,接种量为菌种与种子培养基总体积的8%-12%,在温度为32±0.5℃(例如可以是31.5℃、31.6℃、31.8℃、32℃、32.2℃、32.3℃或32.5℃等),压力为0.05±0.01Mpa(例如可以是0.04Mpa、0.042Mpa、0.045Mpa、0.048Mpa、0.05Mpa、0.052Mpa、0.055Mpa、0.058Mpa或0.06Mpa等),通气比为1:0.8-1:1.2(例如可以是1:0.8、1:0.9、1:1、1:1.1或1:1.2等)的条件下培养20-24h(例如可以是20h、21h、22h、23h或24h等),得到所述种子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39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