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致变色效应的钨磷酸盐玻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2163.7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文;胡振;丁慧玲;邱建备;宋志国;杨勇;周大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4/06 | 分类号: | C03C4/06;C03C3/21;C03C6/06;C03B19/02;C03B2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变色 效应 磷酸盐 玻璃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基于光致变色效应的钨磷酸盐玻璃指纹采集和识别材料,其特征在于,利用钨磷酸盐玻璃的光致变色效应实现指纹采集和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致变色效应的钨磷酸盐玻璃指纹采集和识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称取WO349%-51%,NaH2PO438%-42%,BaF27%-10%,Sb2O30%-2%,Na2CO30.5%-2%,将原料均匀地混合在玛瑙研钵中;
步骤二:采用常规熔融淬火法,在1050℃-1100℃的空气中熔化一个小时,制备得到了未消除热效应力的钨磷酸盐玻璃;
步骤三:将熔化的未消除热效应力的钨磷酸盐玻璃倒在黄铜模具上,冷却到20℃-30℃;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冷却后的钨磷酸盐玻璃用400℃-420℃退火5小时,以消除热应变;得到钨磷酸盐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光致变色效应的钨磷酸盐玻璃指纹采集和识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原料份量比例为:WO351%,NaH2PO442%,BaF210%,Sb2O32%,Na2CO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光致变色效应的钨磷酸盐玻璃指纹采集和识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原料份量比例为:WO349%,NaH2PO438%,BaF27%,Sb2O30%,Na2CO3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光致变色效应的钨磷酸盐玻璃指纹采集和识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原料份量比例为:WO350%,NaH2PO440%,BaF28%,Sb2O31%,Na2CO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21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