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2226.9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6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驰;杨勇;鱼润汐;黄辰;杨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31/04 | 分类号: | B64D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10221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起降 飞机 油门 操纵 装置 | ||
1.一种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固定翼操纵机构(2),包括滑轨(21)和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21)上的手柄(22),所述滑轨(21)固定于所述壳体(1),所述滑轨(21)上设置有卡位凸台(211),所述卡位凸台(211)将所述滑轨(21)分成第一半轨(212)和第二半轨(213);
旋翼操纵机构,包括传动连接的旋钮(3)和卡接装置,所述旋钮(3)转动安装于所述手柄(22)上,所述卡接装置安装在所述手柄(22)内,所述旋钮(3)能够驱动所述卡接装置卡接固定于所述滑轨(21);
所述手柄(22)在所述第一半轨(212)内时,所述卡接装置不与所述滑轨(21)固定,所述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为固定翼操纵模式,所述手柄(22)在所述滑轨(21)上的滑动距离与飞机的油门开度成正比;
所述手柄(22)在所述第二半轨(213)内时,所述卡接装置固定于所述滑轨(21),所述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为旋翼操纵模式,所述旋钮(3)上施加的力矩与所述油门开度成正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2)包括相互连接的手柄连杆(221)和手柄握把(222),所述手柄连杆(221)上开设有滑槽(2211),所述滑轨(21)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22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21)平行设置有两个,所述手柄连杆(221)上平行开设有两个所述滑槽(2211),两个所述滑轨(21)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滑槽(22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油门开度的油门控制机构,所述滑轨(21)或者所述手柄(22)上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油门控制机构电气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手柄(22)的滑动距离并反馈给所述油门控制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操纵机构还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手柄(22)内且与所述旋钮(3)连接,所述力传感器与所述油门控制机构电气连接,所述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旋钮(3)上施加的力矩并反馈给所述油门控制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耦模块,所述解耦模块设置于所述手柄(22)内,所述解耦模块与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油门控制机构均电气连接,所述解耦模块被配置为按照如下模式工作:
在所述手柄(22)在所述第一半轨(212)内时将所述力传感器与所述油门控制机构脱离连接;
在所述手柄(22)在所述第二半轨(213)内时将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油门控制机构脱离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装置包括传动连接的按钮和固定件,所述按钮与所述旋钮(3)连接并能够由所述旋钮(3)按动,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滑轨(21)外侧,所述卡接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旋钮(3)按动所述按钮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滑轨(21)卡接固定或脱离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3)能够从初始位置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所述旋钮(3)的两个旋转方向分别对应所述油门开度的增大和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操纵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手柄(22)内的旋钮回中装置,所述旋钮回中装置包括弹性回复件,所述弹性回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22)和所述旋钮(3)连接,所述旋钮(3)回中装置用于将所述旋钮(3)回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起降飞机油门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21)和所述手柄(22)之间设置有阻尼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22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