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楼宇的智能工程物联数据集成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2526.7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2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汪丛军;李国建;邹胜;王少蓉;彭士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04 | 分类号: | G06F16/904;G06Q50/1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叶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楼宇 智能 工程 数据 集成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楼宇的智能工程物联数据集成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楼宇的建筑设计图生成空间模型,划分空间模型的功能区,采集功能区内所有智能设备的信息,并将其添加在空间模型内对应位置;根据功能区所处位置,对其进行编号命名;根据智能设备的用途进行编号命名;建立信息数据管理库,对智能设备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接入的移动设备,将信息数据管理库中的数据转化为对应格式的数据并传输给各个移动设备;基于信息数据管理库,结合功能区的实时工作状态,为智能设备建立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分析图表。本发明可以快速生成需要的管理信息,便于对楼宇智能设备的统一管理,以及对各个功能区的不同需求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工程物联数据集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楼宇的智能工程物联数据集成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和基础,旨在实现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互联,进行无所不在的计算,成为无所不在的网络。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与基站的普及,将实现毫秒量级的端到端时延和可达海量的连接数,无限拉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万物互联的畅想更加具有可行性。对于现代化的办公园区内楼宇的管理,对于实现楼宇的建筑可视化,不动产数据化,档案信息化方面,现有的技术存在设备接入效率低下,不仅需要搭建基础设备,还需嵌入式开发人员与云端开发人员联合开发,工作量大,效率低、人力成本高;服务性能与扩展性不足,企业用户需要自行实现扩展性架构,极难做到从设备粒度调度服务器,负载均衡等基础设施;需要自行发现宕机并完成迁移,迁移过程服务会中断;自定义程度低,通用型平台通常提供可视化统计图表,但图表的数量通常十分有限,无法覆盖各个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且管理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楼宇的智能工程物联数据集成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楼宇的智能工程物联数据集成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楼宇的建筑设计图生成空间模型,划分空间模型的功能区,采集功能区内所有智能设备的信息,并将其添加在空间模型内对应位置;
步骤S2:根据功能区所处位置,对其进行编号命名;根据智能设备的用途,对其进行编号命名;
步骤S3:根据功能区和智能设备的编号信息建立信息数据管理库,并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步骤S4:根据接入的移动设备,将信息数据管理库中的数据转化为对应格式的数据并传输给各个移动设备;
步骤S5:基于信息数据管理库,结合功能区的实时工作状态,为智能设备建立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分析图表。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功能区的具体划分为:根据空间模型进行楼层划分,对每个楼层不同的功能区划分,所述功能区包括办公区、公用区和特殊区。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智能设备包括安防监控设备、广播设备、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电梯设备、门禁设备,门禁设备根据功能区编号对不同的人员进行编号管理。
例如:对于企业员工,根据不同企业所在的楼层,对该企业的人员进行编号管理,可以动态判断,办公区人员的流动。
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为:
S21:根据不同功能区间所在的楼层,以及每一楼层各个功能区所在的位置,对功能区编号为Xa,b;
其中:X为第X类别的功能区,a表示楼层,b表示同一功能区的排序;
S22:结合功能区,根据智能设备的用途,对智能设备编号为Yx;
其中:Y表示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X表示功能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25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发票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车载光电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