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传动轴隔热式动力转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3188.9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7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范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小龙 |
主分类号: | B60K17/04 | 分类号: | B60K17/04;F16H57/04;B08B1/00;F16N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知帮办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82 | 代理人: | 谭慧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 车辆 传动轴 隔热 动力 转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传动轴隔热式动力转接装置,具体涉及传动轴转接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左壳体、发电机和右壳体,所述发动机的底端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动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飞轮组,所述飞轮组的底端与发电机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内部之间的一侧设置有左壳体,所述活动槽内部之间的另一侧设置有右壳体。本发明通过在左壳体与右壳体的内侧之间设置有散热结构,当传动轴在发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自转时,固定块外侧四周固定连接的扇叶便随之转动,配合均匀设置的散热孔与纱网,以产生的风力对装置内部的传动轴进行散热降温,且增加了发电机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有效阻隔了热量之间相互传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轴转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传动轴隔热式动力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电动汽车已逐步用于代步出行,其能源的传动多依靠一个可高速转动并且连接发动机与发电机的传动轴,其可应需求而伸缩,亦可安装万向节以适应多方位的调节延伸,但传统的动力转接处缺乏有效的固定且隔热效果较差,已难以适应当下的主流需求,因此需制备一种新型隔热式动力转接装置来解决此等问题。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用于电动车辆的传动轴动力转接装置的结构紧凑,发电机与发动机距离较近,散热效果较差;
(2)传统的用于电动车辆的传动轴动力转接装置难以适应传动轴长度的延伸而改变自身的长短,实用性较差;
(3)传统的用于电动车辆的传动轴动力转接装置的清洁通常需要对装置进行拆卸,而后方可进行清刷,较为费时;
(4)传统的用于电动车辆的传动轴动力转接装置缺乏对动力转接处的各转轴进行润滑养护的功能,长时间的传动做功,易使转轴磨损;
(5)传统的用于电动车辆的传动轴动力转接装置的拼接安装较为繁琐,且易因震荡而松弛、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传动轴隔热式动力转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传动轴隔热式动力转接装置,包括发动机、左壳体、发电机和右壳体,所述发动机的底端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动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飞轮组,所述飞轮组的底端与发电机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内部之间的一侧设置有左壳体,所述活动槽内部之间的另一侧设置有右壳体,且右壳体与左壳体一侧之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三组卡合结构,所述发动机与发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输出杆,且输出杆的顶端与底端之间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输出杆之间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法兰盘,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内部一侧之间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润滑结构,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波纹管,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清洁结构,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的内侧之间设置有散热结构;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顶部输出端的外侧,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组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纱网。
优选的,所述清洁结构由拉杆、固定杆、第一毛刷、滑槽和第二毛刷组成,所述滑槽分别设置在左壳体与右壳体一侧的内部,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拉杆,且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毛刷,所述固定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毛刷。
优选的,所述第一毛刷与第二毛刷处于同一水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小龙,未经范小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31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筋精确定位装置的制造模具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高温保护自动断电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