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双向安全辅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6113.6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7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辛亚行;娄家铭;张啸宇;王天辰;杨闻笛;陈辛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1/52 | 分类号: | B60Q1/52;B60Q9/00;B60R2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安全 辅助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双向安全辅助系统,包括分别安装于车上的主控制器、数据采集子系统、主动警示子系统和被动防护子系统,所述的主控制器通过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的数据,实时计算内轮差区域和车侧障碍物距离,并判断当前风险等级,所述的主动警示子系统包括预警投影模块和驾驶员警示模块,所述的被动防护子系统包括安全气帘模块和制动模块,所述的预警投影模块根据主控制器计算的内轮差区域在地面实时投影预警,所述的驾驶员警示模块、安全气帘模块和制动模块根据主控制器发送的当前风险等级进行分级开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综合主动双向警示和被动防护于一体,有效提高大型商用车的行车安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安全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双向安全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司机在转向时有两个视野,分别为后视镜和车窗。在两个视野之间存在盲区,在盲区的车侧人员不会被驾驶员注意到,特别是对于商用车(包括大中型客车、货车等,下同),由于其车身较长,所以盲区范围更大。
商用车内轮差区域(即转向时前轮轨迹与后轮轨迹的相差区域)通常可达数米,车外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商用车转向轨迹,即使身处内轮差区域也会误认为自身处于安全区域内,导致过于贴近商用车,且不能得到警示,一旦车辆行进至内轮差区域后已经错失规避时机。
大型商用车货箱离地高度通常在一米左右,且很多没有正确安装防钻杠,且即使安装防钻杠也难以对行人形成有效保护。当车外人员即将或已经被卷入车下时,缺少足够有效的被动安全措施。
相关的已有专利技术如专利号CN107089194A,该发明为“汽车内轮差主动防御系统”。其通过雷达探测周围物体的距离,用激光和声音警示危险区内的路人,用声音提醒驾驶员,并装有视频监控,在两侧车身下各装有一个可伸缩栅栏,当人将被卷入车下时下滑以阻止碾压的发生。但其缺乏对行人的主动警示,且栅栏下滑时存在向下的动作压力,极易对行人造成二次伤害,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有对轨迹的理论分析,也有一些警示与防护系统的设计案例,但是并没有一个能综合主动警示和被动防护于一体的安全辅助系统。行人保护安全气帘在部分轿车上已经有所应用,但对于大型货车内轮差盲区内发生的侧向卷入碰撞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综合主动警示和被动防护于一体的车用双向安全辅助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用双向安全辅助系统,包括分别安装于车上的主控制器、数据采集子系统、主动警示子系统和被动防护子系统,所述的主控制器通过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的数据,实时计算内轮差区域和车侧障碍物距离,并判断当前风险等级,所述的主动警示子系统包括预警投影模块和驾驶员警示模块,所述的被动防护子系统包括安全气帘模块和制动模块,所述的预警投影模块根据主控制器计算的内轮差区域在地面实时投影预警,所述的驾驶员警示模块、安全气帘模块和制动模块根据主控制器发送的当前风险等级进行分级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的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轮速传感器,所述的轮速传感器共两个,分别安装于汽车两个前轮上且与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的主控制器根据轮速传感器采集的前轮速度,计算后轮轨迹,得到内轮差区域。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控制器计算后轮轨迹的公式为:
其中,vfl为前轮左轮的速度,vfr为前轮右轮的速度,L为车辆轴距,B为车辆轮距,R为转向过程中内侧后轮的转弯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警投影模块包括投影灯组,所述的投影灯组安装于车辆顶部两侧,且与主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主控制器传输的内轮差区域预警图形,并向地面投射预警区域警示线;当车辆直线行驶或向另一侧转向时,所述的投影灯组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61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