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耐磨、增厚脱壳部的米糠分离器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6691.X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3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罗士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米(厦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B3/04 | 分类号: | B02B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耐磨 脱壳 米糠 分离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粮食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改进型耐磨、增厚脱壳部的米糠分离器及其制作方法。该米糠分离器由左米筛网体和右米筛网体组合而成;左米筛网体和右米筛网体的圆外一体成型有条形支耳,左米筛网体和右米筛网体与条形支耳的连接折弯处采用氩弧焊的方式焊接形成脱壳部,左米筛网体的条形支耳和右米筛网体的条形支耳之间采用碰焊的方式相互焊接成一体。本发明米糠分离器的脱壳部厚度、硬度相比较传统冲压方法的脱壳部均有明显增加,脱壳部表面摩擦系数增大;本发明延长了米糠分离器寿命,提高了水稻脱壳效率,同时降低对动力电机功率及配套电路元件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粮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耐磨、增厚脱壳部的米糠分离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碾米是水稻在米糠器分离内同时进行碾磨脱壳、漏糠和出米三道加工作业,碾磨时主要是靠转轴上的工作刃与分离器上的脱壳部(如条形凸起或鼓包或错位)相互摩擦作用使水稻壳米分离。脱壳产生的糠料是在转轴力的作用下漏出筛网,大米在米轴动力推动下从分离器出口排出。
传统的米糠分离器脱壳部由筛网内面冲压凸起、或左右米筛错位形成。这样的脱壳部表面光滑,厚度薄、硬度低。在碾米脱壳过程中,经常因摩擦而破损,导致无法正常脱壳及米糠分离,不得不频繁更换米筛;米筛脱壳部光滑的缺点之一,是摩擦系数小,脱壳效率低;另一个缺点,是为了达到脱壳所需摩擦力,需提高米糠分离器内腔压力,必须加大动力电机的功率,这也会导致电机的匹配电路元件经常性损坏,甚至电机过流烧毁。
有鉴于此,研发一种改进型耐磨、增厚脱壳部的米糠分离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型耐磨、增厚脱壳部的米糠分离器及其制作方法;左米筛网体和右米筛网体与条形支耳的连接折弯处采用氩弧焊的方式焊接形成脱壳部,左米筛网体的条形支耳和右米筛网体的条形支耳之间采用碰焊的方式相互焊接成一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耐磨、增厚脱壳部的米糠分离器,由左米筛网体和右米筛网体组合而成;左米筛网体和右米筛网体的圆外一体成型有条形支耳,左米筛网体和右米筛网体与条形支耳的连接折弯处采用氩弧焊的方式焊接形成脱壳部,左米筛网体的条形支耳和右米筛网体的条形支耳之间采用碰焊的方式相互焊接成一体;左米筛网体与右米筛网体上均设有条形分离网孔。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分离网孔与轴向形成螺升角;条形分离网孔的条与条之间为平行排列;条形分离网孔的行与行之间为反向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分离网孔与轴向的螺升角,其最佳角度为45度。
作为优选,所述左米筛网体和右米筛网体的一端上设有投料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左米筛网体与右米筛网体互为镜像半圆。
进一步地,一种改进型耐磨、增厚脱壳部的米糠分离器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S1、将厚度约为0.5mm的 304不锈钢薄板通过落料、冲孔成形,加工成半圆带耳的左米筛网体和右米筛网体;
S2、将左米筛网体和右米筛网体的折耳部碰焊连接成一体,备用;
S3、将步骤S2得到的备用件,选择直径1mm 的45号钢焊丝,通过焊机的焊枪沿折耳折弯处焊接,焊枪的速度移动大约1cm/秒,进行氩弧焊处理;经自然空气冷却,完成米糠分离器的一侧脱壳部;
S4、在步骤S3氩弧焊处理的对称侧,按步骤S3方法,完成该侧脱壳部;从而完成整个耐磨、增厚脱壳部的米糠分离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加工制成的左米筛网体和右米筛网体维氏硬度约为22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焊机采用广州烽火牌氩弧焊焊机WES350,焊机的工作电流设置为30A;氩气为厦门空分特气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纯氩气体GB/T4842-20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米(厦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中米(厦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66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