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蓝莓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6792.7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0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燕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B79/00;A01B79/02;A01C21/00;A01G13/00;A01G13/02;A01G24/22;A01G24/23;A01G24/28;A01G25/00;A01G25/02;A01G29/00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莫锐红 |
地址: | 324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蓝莓 培育 方法 | ||
1.一种有机蓝莓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隔离:选择远离污染、地势平坦的土地为蓝莓培育基地,在该蓝莓培育基地中设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周围设有沟渠或垄地;
(2)土壤改良:在(1)中所述的蓝莓培育基地中的土壤PH为4.0~5.5,当土壤pH值大于5.5时,用改土剂进行调整;所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5~18%,有机质含量低于5%时,添加有机质;
(3)栽植:所栽植的蓝莓品种包括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所述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比例为1∶2~3∶1,所述栽植的行向为南北向栽植,不规则丘陵地沿等高线栽植;
(4)施肥:肥料:包括蓝莓专用肥、鱼类氨基酸肥、中微量元素肥以及水溶肥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施肥次数:每年施肥4~6次,分别为萌芽花蕾期、果实膨大期、转色成熟期和采果后树势恢复期;
(5)除草:a.通过除草机,对种有蓝莓树的行间和垄间的土地进行除草;b.在所述行间或垄间设置覆盖物,所述覆盖物厚度为10~15cm;
(6)水分管理:水源采用单独的有机果园专用水源,萌芽期、枝条快速生长前期、果实膨大期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果实成熟期与采收期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60%;晚秋时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40%~55%;入冬前灌一次封冻水;通过滴灌设备来进行浇水;
(7)防治病虫措施:a.萌芽花蕾期:及时清除病虫枝,补充维生素;采用生物药剂提早预防,所述生物药剂包括多杀霉素或多抗霉素;b.坐果期:平衡施肥,合理补充中微量元素,调节土壤湿度,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相结合,挂黄板诱杀蚜虫,选用安全高效生物药剂于病虫发生初期交替防治;c.采收后期休眠前期:清除病虫枝,挂黄板诱杀蚜虫,采收后及时补充营养,选用安全高效生物药剂于病虫发生初期交替防治;
其中在水分管理的步骤中,所述滴灌设备包括主管道(1)、设于所述主管道(1)上的卡扣(2)、设于所述卡口上的第一转环(11)、用于通水的过渡管道(3)、设于所述过渡管道(3)一端上的调节块(4)、可拆卸地设于所述调节块(4)上的过滤块(5)、可拆卸地设于所述调节块(4)上的环形滴管(6)、设于对称设于所述调节块(4)上的湿度感应杆(12);所述湿度感应杆(12)可插入到土壤中;把卡扣(2)扣在主管道(1)上,滑动确定好每个蓝莓树的间隔,然后通过第一转环(11),把过渡管道(3)插入到主管道(1)上,解开环形滴管(6),然后绕在蓝莓树根上,再让环形滴管(6)的两端都在调节块(4)中,然后拿住调节块(4),把湿度感应杆(12)插入土壤中,实现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蓝莓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包括卡块(21)和卡槽(22);所述卡块(21)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卡块(21)上的限位板(211)、设于所述限位板(211)上的弹性凸板(212)、设于所述限位板(211)上的弹性槽(213);所述卡槽(22)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卡槽(22)上的紧固槽(221)、可位移地设于所述紧固槽(221)上的紧固块(222)、用于让所述紧固块(222)复位的紧固弹簧(223);所述弹性凸板(212)可进入到所述弹性槽(213)中;所述弹性凸板(212)可与所述紧固块(222)接触;在安装的时候,卡槽(22)放到主管道(1)上,然后卡块(21)卡在卡槽(22)上,让弹性凸板(212)从弹性槽(213)中出来,进入到紧固槽(221)中,与紧固块(222)抵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蓝莓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在土地改良步骤中,所述的蓝莓培育基地中的土壤PH为4.3~4.8;所述改土剂包括木醋类物质;所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12%;所述有机质包括草炭土、松针、锯木屑和烂树皮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燕,未经陈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67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