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蓝莓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6792.7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0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燕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B79/00;A01B79/02;A01C21/00;A01G13/00;A01G13/02;A01G24/22;A01G24/23;A01G24/28;A01G25/00;A01G25/02;A01G29/00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莫锐红 |
地址: | 324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蓝莓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蓝莓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隔离;(2)土壤改良;(3)栽植;(4)施肥;(5)除草:水源采用单独的有机果园专用水源,萌芽期、枝条快速生长前期、果实膨大期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果实成熟期与采收期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60%;晚秋时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40%~55%;通过滴灌设备来进行浇水;(6)水分管理;(7)防治病虫措施;本发明采用环形滴灌的方法,把每个蓝莓树上都套上环形滴管6,保证了水可以均匀的渗入蓝莓树四周,而且还能防止出滴口侧翻,让水笔直渗透到土壤中,让根部吸收到足够水分和养分,从而增加了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蓝莓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机蓝莓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蓝莓(Blueberry),学名越橘,也有称蓝莓果的,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由于果实呈蓝色,并且原产和主产于美国而俗称“美国蓝莓”,其柔软多汁,风味醇美,有特殊香气;适于冷冻、制造果酱、果冻、果糕和馅饼等。
在20世纪90年代,蓝莓的保健作用已被证实并被广泛接受。蓝莓是真正的蓝色食品,果实的蓝色,来自于高含量的花青素类物质。花青素是一类可溶性的色素,颜色从蓝色一直到红色。如高丛蓝莓每100克果实中花青素含量达到数百毫克,并且种类复杂,常见的有15种。药理研究发现,蓝莓中的花色苷成份有促进视红素再合成、改善循环、抗溃疡、抗炎症等多种药理活性。日本的研究人员证实,黑果越桔色素提取物有助于眼睛毛细血管的完整性而减少斑点退化变性,进而有保护视力的作用。欧洲和美国已有蓝莓总花色苷制剂出售。许多与老年人有关的疾病,如心脏病、癌症、关节炎、皱纹、眼睛疾病、帕金森病和阿耳茨海默早老性痴呆症等,均与由自由基引起的氧化作用有关美国Tufts大学农业部老年营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研究证明,由于蓝莓果实中所含的花青素类和其他具有保健作用的化合物,如细菌抑制因子、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鞣酸和纤维素等,能够防御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使其在41种水果蔬菜中的抗氧化能力最强。日本和美国都将蓝莓列于抗癌食品的前列。用蓝莓在老鼠身上做试验证实,蓝莓可以延缓甚至转化部分衰老症状;同时还发现蓝莓对尿道感染有预防作用。蓝浆果也是一种高纤维食品。根据国农业部的数据,145克蓝浆果中至少含有2.9克纤维,因此,可以作为日常饮食中纤维的良好采源。蓝莓还是一种低热量的食品,1/2杯蓝莓果汁仅含175.7焦的热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20世纪后期掀起了对于日常饮食中具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性健康食品的研究高潮。蓝莓以其独特的保健营养价值在国外市场上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成为目前最热门的开发产品之一。美国最有影响的健康杂志《Prevention》称蓝莓为“神奇果”。1999年另一家非常受欢迎的杂志《EatWell》把蓝莓评为“年度水果”。美国农业部国际贸易官员指出,当前日本最热门的农产品是蓝莓。目前,蓝莓鲜果和加工产品作为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高档食品,尽管其售价高于柑橘、苹果等、但市场上仍供不应求。
由于蓝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其鲜果和加工品消费量不断上升。但是目前还没有效果比较好的蓝莓的系统培育方法,种植在果园力的蓝莓树是要每天都浇水的,由于蓝莓树每个阶段的涨势都不一样,所以现有的滴灌设备随着蓝莓树长大,一方面会让躺在地上的灌溉管侧翻,而且还会出现滴水口与最初的位置不同,导致蓝莓树小于实际所吸收的水分,从而影响蓝莓树的产量和果实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灌溉,防止滴水管侧翻的有机蓝莓培育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燕,未经陈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67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