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柱面自锁紧机构、自动配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7909.3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鲁涛;曹学为;程道一;杨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天津中科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智慧医疗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B01F35/80;B01F35/00;B01F35/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面 机构 自动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柱面自锁紧机构、自动配液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夹紧装置夹紧不到位的问题,其中机构包括转盘、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和自锁紧装置,传动装置包括啮合传动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自锁紧装置包括与第二传动组件啮合传动抓手齿轮、夹持装置和锁紧弹簧组件;夹持装置包括抓手罩和抓手,锁紧弹簧组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固连于抓手自锁套;在夹紧过程中,第一传动组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抓手向内夹紧目标物,抓手自锁套在锁紧弹簧组件的弹簧膨胀阻力作用下为抓手齿轮提供推力,以补偿抓手与抓手齿轮的间隙以夹紧目标物;通过本发明可实现目标物的精准夹紧,防止翻转脱落以及夹爆目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柱面自锁紧机构、自动配液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用于医院辅助人工进行配液的机器人,每天配液的任务量很大,其夹持装置需要不断地对药瓶进行松开和夹紧的动作,现有的夹持装置大多采用转动齿轮和阻尼弹簧来完成对药瓶的松开和夹紧,但是实际中所夹持大量药瓶的外径并不相同,对于不同尺寸的待夹持药瓶,经常会出现齿轮转动松开过多或者松开不到位,形成打齿及药瓶无法放置到位的问题,同时,对于不同尺寸的药瓶,由于装置之间存在的制造间隙,导致齿轮的夹紧作用无法精准控制,造成夹爆或者无法夹紧目标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夹紧装置夹紧不到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柱面自锁紧机构、自动配液系统。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圆柱面自锁紧机构,该机构包括转盘、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和自锁紧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所述自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的内部;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啮合传动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装设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
所述自锁紧装置包括抓手齿轮、夹持装置和锁紧弹簧组件,所述抓手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啮合传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抓手罩和多个抓手,多个所述抓手与所述抓手罩可转动连接,且多个所述抓手与所述抓手罩的多个连接部构成的拟合圆与所述抓手罩同心设置,多个所述抓手在所述抓手齿轮转动时向内合拢抱紧目标物或向外展开远离目标物;所述抓手罩的中心轴贯穿所述抓手齿轮的中心孔与固设于所述转盘内部的抓手罩锁紧架固定连接;所述抓手齿轮与所述抓手罩锁紧架之间设置有抓手自锁套,所述抓手自锁套固设于所述抓手齿轮的下方,所述抓手罩锁紧架间隙套设于所述抓手自锁套的底端;所述抓手自锁套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锁紧弹簧组件的一端固设于所述转盘内部设置的固定螺柱,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凸起。
在夹紧过程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所述抓手齿轮带动多个所述抓手向内运动夹紧目标物,所述抓手自锁套在所述锁紧弹簧组件的弹簧膨胀阻力作用下为所述抓手齿轮提供推力,以补偿多个所述抓手与所述抓手齿轮的间隙进而夹紧目标物。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抓手罩的中心轴的外侧设置有轴承,所述抓手自锁套与所述抓手罩的中心轴可转动连接;所述抓手齿轮上开设有多个直行槽,多个所述直行槽的纵向轴线与所述抓手齿轮的半径倾斜设置。
所述抓手包括抓手本体、转动部和限位部,所述转动部设置于所述抓手本体的一端;所述转动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圆柱形结构的内部开设有通孔,用于与所述抓手罩上设置的凸起间隙配合;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抓手本体的底部。
所述抓手罩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抓手限位槽,多个所述抓手限位槽均为弧形腰形槽;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弧形腰形槽间隙设置。
所述限位部穿过所述弧形腰形槽悬伸至所述直行槽中,且所述限位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抓手本体的底部到所述直行槽顶部的距离。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主齿轮,所述主齿轮设置于所述转盘的中心,所述主齿轮固设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天津中科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智慧医疗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天津中科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智慧医疗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79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