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并[c]菲-5-三氟甲磺酸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1159.7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4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春;贾小伟;毛涛;王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5/68 | 分类号: | C07C45/68;C07C47/575;C07C41/30;C07C43/215;C07C41/18;C07C43/20;C07C37/055;C07C39/12;C07C303/28;C07C309/65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徐云侠 |
地址: | 710077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氟甲磺酸酯 工业化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c]菲‑5‑三氟甲磺酸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溴‑4‑甲氧基萘和2‑甲酰基苯硼酸通过Suzuki反应制备2‑(4‑甲氧基‑1‑萘)‑苯甲醛;2‑(4‑甲氧基‑1‑萘)‑苯甲醛与氯甲醚三苯基膦盐和叔丁醇钾发生Witting反应制备1‑甲氧基‑4‑[1‑(2‑甲氧基乙烯基)苯基]萘;1‑甲氧基‑4‑[1‑(2‑甲氧基乙烯基)苯基]萘与甲基磺酸关环,制得5‑甲氧基苯并[c]菲;5‑甲氧基苯并[c]菲与BBr3脱甲基,制得5‑羟基苯并[c]菲,再与三氟甲磺酸酐发生酯化反应,制得目标产物;与现有合成方法相比,原料易得,安全,操作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并[c]菲-5-三氟甲磺酸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苯并[c]菲-5-三氟甲磺酸酯含有一个强活性基团:-三氟甲磺酸酯(-OTf),此基团亦称“伪卤素”。在Suzuki反应、Buchwald反应、Heck反应及Miyaura硼化反应中与-碘(-I)、-溴(-Br)、-氯(-Cl)等基团体现类似性质,且活性较强,-OTf>>-Br。-三氟甲磺酸酯(-OTf)在上述反应中均表现出了优异的用途。且能通过上述反应引入其他分子片段实现分子结构的扩张。苯并[c]菲-5-三氟甲磺酸酯作为中间体合成的衍生物,被广泛用于具有共轭结构材料的合成,在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目前,报道的苯并[c]菲-5-三氟甲磺酸酯的合成方法以N,N-二乙基苯甲酰胺为原料(PolycyclicAromatic Compounds,1994,Vol.5,pp.21-34.),先在超低温下体系,通过s-BuLi和TMEDA制备TMEDALi,在经过B(OMe)3制备中间体(A);再和1-溴-2甲基萘,通过Suzuki反应制备中间体(B);再在正丁基锂作用下制备中间体(C);最后通过三氟甲磺酸酐和三乙胺体系制备目标产物苯并[c]菲-5-三氟甲磺酸酯。
此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步反应需超低温体系制备,操作困难且复杂;第二步原料1-溴-2甲基萘价格昂贵,收率较低,造成成本大幅增加;第三步使用了危险物料正丁基锂,极大的增加了放大生产时的风险;第四步按此文献制备时,经LCMS确认未得到相应的产物,可实现性较差。路线如下所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c]菲-5-三氟甲磺酸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通过改变反应路线,以1-溴-4-甲氧基萘和2-甲酰基苯硼酸为原料,依次通过Suzuki反应、Witting反应、关环、脱甲基、酯化反应,成功制得了苯并[c]菲-5-三氟甲磺酸酯,且本发明方法原料易得、高效、安全、操作简单、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一种苯并[c]菲-5-三氟甲磺酸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保护气体氛围下,1-溴-4-甲氧基萘和2-甲酰基苯硼酸在Pd催化剂作用下,发生Suzuki反应制备2-(4-甲氧基-1-萘)-苯甲醛;
S2、将S1制得的2-(4-甲氧基-1-萘)-苯甲醛与氯甲醚三苯基膦盐和叔丁醇钾发生Witting反应制备1-甲氧基-4-[1-(2-甲氧基乙烯基)苯基]萘;
S3、将S2制得的1-甲氧基-4-[1-(2-甲氧基乙烯基)苯基]萘与甲基磺酸关环,制得5-甲氧基苯并[c]菲;
S4、将S3制得的5-甲氧基苯并[c]菲与BBr3脱甲基,制得5-羟基苯并[c]菲;
S5、将S4合成的5-羟基苯并[c]菲最后与三氟甲磺酸酐发生酯化反应,制得苯并[c]菲-5-三氟甲磺酸酯;
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优选地,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11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