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干膜抗蚀剂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2381.9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6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叶世强;于涛;周慧芝;王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维薄膜(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7/12;B32B27/08;B32B27/30;B32B27/06;C08J5/18;C08L33/08;C08L79/04;C08L65/00;C08L79/02;C08K3/22;C08K3/36 |
代理公司: | 青岛科通知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3 | 代理人: | 雷丽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干膜抗蚀剂用 聚酯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静电干膜抗蚀剂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抗静电聚酯层(2)和聚酯薄膜基材(1);
所述抗静电聚酯层(2)设置在所述聚酯薄膜基材(1)的上端面;
所述抗静电聚酯层(2)包括:第一抗静电聚酯层(21)、粘接层(22)、和第二抗静电聚酯层(23),所述第二抗静电聚酯层(23)设置在所述粘接层(22)下表面,所述粘接层(22)设置在所述第一抗静电聚酯层(21)下表面,所述第一抗静电聚酯层(21)设置在表层保护层下表面;
所述抗静电聚酯层(2)的重量份数组成包括:
改性纳米无机粒子2-10份
丙烯腈3-10份
丙烯酸乙酯40-60份
改性导电高分子1-5份
甲基丙烯酸1-3份;
步骤如下:
(a)所述抗静电聚酯层(2)的制备
S1、精确称量一定质量的改性纳米无机粒子、丙烯腈、丙烯酸乙酯、改性导电高分子和甲基丙烯酸;
S2、在60~80℃条件下反应1~3小时;
S3、在40~60℃条件下继续保温1~2小时;
S4、将合成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即得丙烯酸酯树脂;
S5、将丙烯酸酯树脂送入螺杆挤出机内熔融,在220℃~320℃下熔融挤出,熔体在转动的冷却辊上形成无定型厚片;
S6、在无定型厚片上均匀涂覆粘接剂,定型后形成所述粘接层(22);
S7、在所述粘接层(22)上继续挤出丙烯酸酯树脂,形成无定型厚片;
S8、将厚片预热后纵向拉伸4~6倍,再横向拉伸2~3倍;
S9、将双向拉伸后的薄膜在150℃~300℃下热定型,最终得到所述抗静电聚酯层(2);
(b)抗静电干膜抗蚀剂用聚酯薄膜的制备
S1、吹风冷却并贴附在所述聚酯薄膜基材(1)上;
S2、收卷成膜,打包入库;
所述聚酯薄膜基材(1)的厚度比所述抗静电聚酯层(2)的厚度大500μm;
所述第一抗静电聚酯层(21)的厚度比所述第二抗静电聚酯层(23)的厚度大1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干膜抗蚀剂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导电高分子为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干膜抗蚀剂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纳米无机粒子包括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粒子的一种或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干膜抗蚀剂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改性导电高分子的制备步骤如下:
S1、以质量份数计,通氮气和冰浴条件下,将8-15份1-(4-氨基苯基)-2-吡咯烷酮、2-3份表面活性剂、30-50份导电高分子单体、2-4份过硫酸铵溶于60-80份1-2mol/L的盐酸中;
S2、然后冰浴下搅拌反应5-8h,真空抽滤,然后加入去离子水和乙醇溶解再抽滤;
S3、重复上述操作至溶液呈中性,然后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至9,通过喷雾造粒法造粒,即为改性导电高分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维薄膜(山东)有限公司,未经富维薄膜(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23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