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埋活性大米硒肽的溶菌酶/黄原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8358.0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2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方勇;朱益清;罗谢琪;李彭;丁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38/01;A61K47/36;A61K47/42;A61P29/00;A61P9/12;A61P39/06;A61P39/02;A61K8/66;A61K8/64;A61K8/73;A61K8/02;A61Q19/00;A23L33/1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埋 活性 大米 溶菌酶 黄原胶 纳米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埋活性大米硒肽的溶菌酶/黄原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溶菌酶和黄原胶溶液分别调节pH至碱性,混合后置于水浴锅中加热,得到溶菌酶/黄原胶纳米颗粒;步骤2:将所述溶菌酶/黄原胶纳米颗粒和大米硒肽溶液混合,调节pH至中性,磁力搅拌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包埋活性大米硒肽的溶菌酶/黄原胶纳米颗粒。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具有粒径小、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高、缓释效果明显等优点,可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药品等多个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埋活性大米硒肽的溶菌酶/黄原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米硒肽是富硒大米蛋白经酶水解产生的分子量较小、更易被人体吸收的生物活性肽,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压、缓解重金属毒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但是大多数生物活性肽在经口摄入后,需要克服胃肠道复杂的酶降解,因此容易失去活性。如何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利用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包埋是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对其保护、输送以及增加生物利用率的一种有效于段。天然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等不但具有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已被广泛用作包埋技术中的原料。
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构成的碱性球状蛋白,含一条肽链和4对二硫键。因为其拥有表面亲水、内空腔疏水的特殊结构,而被广泛用作药物载体。但以简单的蛋白质作为纳米颗粒载体有其局限性,如包封性能不高及缓释性能不好。研究表明,蛋白质与多糖可以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自组装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可以用来提高颗粒性能并扩大应用范围。
黄原胶主要是由葡萄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的阴离子多糖,其分子结构与组分在食品体系中相当稳定。黄原胶分子长链上具有较多羟基,可以与包括蛋白质在内的其他化合物形成氢键,或与蛋白质的羰基之间发生非共价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可以有利于提高溶菌酶纳米颗粒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及缓释性能。因此,黄原胶交联溶菌酶是一种使溶菌酶纳米颗粒更稳定更加缓释的一种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大米硒肽在体内生物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包埋活性大米硒肽的溶菌酶/黄原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埋活性大米硒肽的溶菌酶/黄原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溶菌酶和黄原胶溶液分别调节pH至碱性,混合后置于水浴锅中加热,得到溶菌酶/黄原胶纳米颗粒;
步骤2:将所述溶菌酶/黄原胶纳米颗粒和大米硒肽溶液混合,调节pH至中性,磁力搅拌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包埋活性大米硒肽的溶菌酶/黄原胶纳米颗粒。
优选地,步骤1中溶菌酶和黄原胶溶液的浓度均为1mg/mL。
优选地,步骤1中混合溶液pH值为11~12,溶菌酶和黄原胶的体积比为4∶1~1∶1。
优选地,步骤1中水浴时间为10~25min,水浴温度80~100℃。
优选地,步骤2中大米硒肽溶液的浓度为400μg/mL。
优选地,步骤2中溶菌酶和大米硒肽的摩尔比为40∶1~2.5∶1。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pH值为7,磁力搅拌时间为20~50min。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离心机转速为8000~15000rpm,离心时间为10~3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原料均是天然生物大分子,可以降解,安全无毒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工艺操作简单,制备过程中未涉及有机试剂,适宜工业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财经大学,未经南京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3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短切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缆线故障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