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立夏红桃树品种鉴定的SNP分子标记引物及其鉴定与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2499.X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1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晖;张金云;盛玉;潘海发;谢庆梅;汪霄;陈红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A01H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姜玲燕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立夏 桃树 品种 鉴定 snp 分子 标记 引物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立夏红桃树品种鉴定的SNP分子标记引物,包括四对引物,分别为AAAS1、AAAS2、AAAS3和AAAS4;其中,AAAS1的正、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2所示,AAAS2的正、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3、SEQ ID NO.4所示,AAAS3的正、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5、SEQ ID NO.6所示,AAAS4的正、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7、SEQ ID NO.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标记引物进行立夏红桃树品种鉴定的方法与应用。本发明能对立夏红品种的鉴定做到精确判断,且操作步骤简单,结果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桃树育种及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立夏红桃树品种鉴定的SNP分子标记引物及其鉴定与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桃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昆仑山-塔里木盆地一带。桃在我国的栽培和驯化可追溯到4000年前,之后在罗马帝国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现已成为世界温带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近年来,我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稳步上升,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17年我国桃栽培面积已达1100万亩,总产量1430万吨,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8.72%和65.03%,均居世界首位。
桃不耐贮运,通过不同成熟期品种的搭配种植是满足市场供应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桃的品种繁多。由此而来产生的一个问题是,桃品种的鉴定与资源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目前,对桃品种的鉴定多是通过果实外观、成熟期、口感、花期、树势等传统手段进行,但该手段一是容易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判断,二是难以区分遗传背景相近的品种。而对桃品种鉴定的不准确性,易造成育苗不纯导致果农经济效益受损,同时不利于对新优品种权益的保护,限制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品种具有高效、准确的优点,因而逐渐在作物品种鉴定和资源保护工作中受到重视。对于果树而言,建立适宜的分子标记搭配便捷的配套检测技术成为识破伪劣种苗、保护品种权益和农民利益的迫切需要。分子标记技术的核心是开发能够精确识别品种特征的分子标记,经过了上个世纪使用较多的AFLP、RFLP和RAPD等难以鉴定片段来源的分子标记,目前多使用能够精确确定多态性物理位置的SSR和SNP分子标记。相对于SSR标记的低密度特点,SNP标记密度大,更有可能开发出与目标品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目前,SNP标记已在苹果、梨和猕猴桃等多种果树资源鉴定与保护中使用。
“立夏红”系“中油4号”芽变,是一果农于2008年在自家园中的“中油4号”桃树上发现,2012年开始嫁接繁殖,2013、2014、2015年三次继代高接,现场观察嫁接和高接的“立夏红”整齐一致,性状稳定。“立夏红”果实近圆形,表面光洁,颜色亮丽,粘核,平均单果重169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9%,果实去皮硬度7.8kg/c㎡,果实成熟期比“中油4号”提前15~18天,丰产性好,适应性强。2016年顺利通过品种认定。因此,开发适用于“立夏红”品种的分子鉴定标记,将有利于从分子上明确、裁定品种身份,有利于对桃品种的推广和资源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立夏红桃树品种鉴定的SNP分子标记引物及其鉴定与应用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立夏红桃树品种鉴定的SNP分子标记引物,包括四对引物,分别为AAAS1、AAAS2、AAAS3和AAAS4;
其中,所述AAAS1的正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AAAS1的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AAAS2的正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AAAS2的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AAAS3的正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AAAS3的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所述AAAS4的正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AAAS4的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24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