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撕层及具有该防撕层的封口垫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8650.0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2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甘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诚展铝塑复合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32;B32B27/08;B32B15/20;B32B15/085;B32B15/09;B32B7/12;B65D17/50;B65D17/3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2 | 代理人: | 关健垣;罗景裕 |
地址: | 528478 广东省中山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撕层 具有 封口 垫片 | ||
一种防撕层及具有该防撕层的封口垫片,其中,防撕层包括聚乙烯发泡基体及设置在聚乙烯发泡基体上的混合共挤体,聚乙烯发泡基体和混合共挤体共同构成单一整体的防撕层;聚乙烯发泡基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度聚乙烯,50‑5155份;混合共挤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分子聚乙烯,10‑150份;尼龙,5‑80份;增韧剂,2‑180份。具有该防撕层的封口垫片包括第一复合体和第二复合体;所述第一复合体包括表面层及防撕层,防撕层的聚乙烯发泡基体复合连接在表面层的下部;所述第二复合体包括连接在防撕层混合共挤体下部的铝箔层及设置在铝箔层下部的封口层。本发明第一复合体仅具有防撕层和表面层两层结构,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撕层及具有该防撕层的封口垫片。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310695528.0公开了一种耐热性、开封性及密封性优秀的容器封装体,包括:上部层,包括环形的热粘合封装用条、环形的开封引导切割条、拉环及开封切割线,上述环形的热粘合封装用条与上述容器的入口面部分紧贴并实现热粘合,上述环形的开封引导切割条沿着容器入口的内周面位于上述热粘合封装用条的内侧,上述拉环借助延伸上述开封引导切割条而形成,上述开封切割线形成于上述热粘合封装用条与上述开封引导切割条之间,当拉拽上述拉环时,使下部层沿着上述开封引导切割条并沿着容器入口的内周面开封,以及下部层,具有耐热性,并与上述上部层的上述热粘合封装用条和上述开封引导切割条实现热粘合;上述上部层包括:表面层,由聚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构成;中间基材层,层叠在表面层的下部,由具有弹性的聚烯烃类的发泡材质构成;聚酯薄膜层,层叠在上述中间基材层的下部;以及热粘合性第一聚丙烯薄膜层,层叠在上述聚酯薄膜层的下部,上述下部层包括:第二聚丙烯薄膜层,具有热粘合性,并与相同材质的上述上部层的下端部的热粘合性第一聚丙烯薄膜层热粘合;铝箔,层叠在上述第二聚丙烯薄膜层的下部;以及热封粘合层,层叠在上述铝箔的下部,在拉拽上述拉环时,上述开封切割线的内侧与外侧的下部层沿着上述开封切割线相互分离,使得上述容器入口开放,在上述容器入口开放后,上述热粘合封装用条和上述开封切割线的外侧的下部层保留在上述容器的入口面。
问题在于,其封装体的上部层(相当于第一复合体)为四层结构,分别为表面层、中间基材层、聚酯薄膜层和第一聚丙烯薄膜层,表面层一般采用适合进行彩色图案印刷的聚酯薄膜层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薄膜层,中间基材层、聚酯薄膜层和第一聚丙烯薄膜层为三层结构,三层结构生产过程复杂,需要逐层排布,加工时间较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其上部层下端部使用了第一聚丙烯薄膜层,故其下部层的上端部亦会使用相同材质的第二聚丙烯薄膜层与第一聚丙烯薄膜层进行热粘合,亦增加下部层的加工时间,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聚丙烯薄膜层和第二聚丙烯薄膜层进行热粘合前还需要在两者之间涂布粘接剂以辅助和提高粘结效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代替前述的中间基材层、聚酯薄膜层和热粘合性第一聚丙烯薄膜层三层结构的薄层材料以及具有该薄层材料的封口垫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撕层及具有该防撕层的封口垫片,其第一复合体仅具有防撕层和表面层两层结构,结构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撕层,包括聚乙烯发泡基体及设置在聚乙烯发泡基体上的混合共挤体,聚乙烯发泡基体和混合共挤体共同构成单一整体的防撕层;
所述聚乙烯发泡基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低密度聚乙烯,50-5155份;
所述混合共挤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高分子聚乙烯,10-150份;
尼龙,5-80份;
增韧剂,2-180份。
所述增韧剂包括第一增韧剂和第二增韧剂;
所述混合共挤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高分子聚乙烯,10-150份;
尼龙,5-80份;
第一增韧剂,1-10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诚展铝塑复合包装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诚展铝塑复合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8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