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硫自养反硝化的脱氮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9081.1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4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岳冬梅;赵东华;郑岩皓;葛俊;束梦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养 硝化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一种基于硫自养反硝化的脱氮材料,由硫磺、提供碱度材料、缓释磷材料、发泡剂制成,其中:硫磺35‑65%,碳酸盐粉料为25‑50%,缓释磷材料为5‑15%,发泡剂为0.5‑5%。其制备方法为将硫磺、提供碱度材料和缓释磷材料在115~180℃下加热熔融,混合均匀,再加入发泡剂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模具,冷却成型得到所述脱氮材料;或者,先将硫磺加热熔融,然后再与预热的提供碱度材料和缓释磷材料混合均匀;或者,混匀后以水为黏结剂造粒,然后加热,充分黏结,冷却。所述脱氮材料的应用包括在水处理工艺中深度去除水中的氮。本发明既能保证反硝化过程中对磷的需求,又不会过量释放,制备工艺简单、能耗低,制作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基于硫自养反硝化脱氮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氮过量输入水体导致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威胁了水体生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目前,生物反硝化是最经济高效的脱氮技术,传统异养反硝化以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硝态氮还原为N2或N2O,从而将氮脱除。当待处理水中碳氮比较低或者没有有机物时,如污水处理厂尾水、轻污染河湖水和受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就需要额外投加有机物来提供碳源,在投加有机物时,遇到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往往不能精确地投加:投加过量,造成浪费并且影响出水水质;投加量不足,则脱氮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此外,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过程中,磷的去除效率更高,导致尾水中氮磷比很高,氮磷比往往高于30︰1,远远超过污水处理中适宜的氮磷比(氮︰磷=5︰1),进行深度脱氮时不仅缺乏碳源还可能出现磷营养盐不足的情况;研究还表明,近十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部分湖泊磷浓度显著下降、氮浓度基本稳定,导致氮磷比迅速上升;尤其对于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由于磷在迁移转化过程中通过沉底吸附等机制被截留,其磷含量往往很低,氮磷比很高。对于这些高氮磷比的水,在需要对其改善水质,进行深度脱氮时,可能会出现磷营养盐缺乏的情况,影响反硝化效率,因此需要在反硝化过程中补充磷营养盐。
硫自养反硝化以硫磺或还原态硫化物等为电子供体,将硝态氮还原为气态氮来实现脱氮。由于硫磺为固体,不溶于水,作为电子供体其供给量能够自适应地满足反硝化的需求量,对处理水质水量具有一定的抗波动性,且硫磺作为石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价格便宜,在运输和使用等方面更加安全和便利。因此,以硫磺作为电子供体的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备受行业关注,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但是,硫磺强度低、易碎、不能反冲洗,不适合作为生物填料,大大限制了硫自养反硝化技术的工程应用。
发明专利CN 105967320 B公布了一种脱氮硫杆菌的微生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将硫磺、硫代硫酸钠、石灰石、磷酸二氢钾、氧化镁和粘合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150℃下烧结而成,该方法制作工艺简单,但硫代硫酸钠加热易分解,分解过程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制备时添加了磷酸二氢钾,溶解性大,在水处理过程中会快速流失,甚至造成出水磷超标,且材料制备过程中未做发泡处理,会导致制备的材料比表面积不高,影响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低碳氮比、高氮磷比水脱氮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硫自养反硝化的高效脱氮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硫自养反硝化的脱氮材料,由硫磺、提供碱度材料、缓释磷材料、发泡剂制成,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硫磺35-65%,提供碱度材料25-50%,缓释磷材料5-15%,发泡剂0.5-5%。
进一步,所述脱氮材料的堆积密度为500-1500kg/m3。
可选地,所述提供碱度材料为碳酸盐粉料,为碳酸钙矿物、碳酸镁矿物或鸡蛋壳、贝壳、珊瑚石中的一种或多种。硫自养反硝化过程产酸,碳酸盐材料主要作用是提供碱度,调节处理系统的pH值,同时提供二氧化碳,作为硫自养反硝化菌的碳源。
可选地,所述碳酸盐粉料粒径为20-5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90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泥排放控制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集成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