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成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破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0179.9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0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燕;周勇军;何亦妹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14 | 分类号: | B02C1/14;B02C2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 成型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破碎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成型装置,提升装置提升运动能带动支撑装置提升运动并能带动限位装置运动至限位位置;限位装置运动至限位位置时,支撑装置被提升至被限位装置限位;当支撑装置提升至被限位时,上料斗被提升至其弯勾结构与中心轴接触,提升装置继续提升运动至提升装置的提升架提升至与上料斗的底部接触能带动上料斗绕着中心轴面向破碎腔的顶部开口转动,触发块与抵压件接触致使触发块转动至斗门开启,上料斗中的原料能从下料侧向下落入至破碎腔的顶部开口中。本发明还公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成型用破碎装置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提高破碎阶段的上料灵活性、便捷性以及破碎充分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管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成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成型涉及的装置主要包括破碎机、混合机、模具、离心机。需要破碎的原料如石子等在破碎机中进行破碎后,与其他原料在混合机中进行混合,再灌入至模具中,张拉钢筋,得到预应力,然后在离心机中成型,得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当然,在后处理中,还包括养护,即离心成型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放入蒸气养护池中养护。
原料破碎作为混凝土管桩加工成型的首道工序,其破碎的质量、效率直接影响后续混合的均匀、流平性以及合模张力拉伸的质量。
现有技术的破碎机多采用颚式破碎机或者或者滚动挤压的方式进行原料的破碎。原料经过颚式破碎机或者破碎辊的挤压作用的同时向下流动。由于原料是自上而下进行破碎的,因此,破碎机的进料口位于高处。原料需要从低处输送至高处后再投入其中进行破碎。
现有技术的原料输送方式包括爬坡式输送方式以及竖直提升的输送方式。爬坡式输送方式如专利申请201420460825.7公开的一种秸秆自动进料粉碎系统,利用倾斜输送的方式将物料从低处输送至高处。该方式应用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领域,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为了保证输送的稳定性,防止原料反向滚落,输送带的倾斜角度不易过大,导致输送路线过长,势必导致装置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装置的紧凑;单位时间输送原料的量受输送方式的制约,导致上料时间长、上料缓慢。竖直提升的输送方式如专利 201711044439.4公开的一种废料斗式提升机,通过提升机构将料斗提升至高处,再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将料斗翻转使得其开口向下进行卸料。该方式应用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领域,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在投料时,料斗的开口是朝上的,而卸料时,料斗的开口需要向下或者至少向下倾斜才能满足充分卸料,如此,料斗整体翻转角度较大,容易产生侧翻现象,对驱动装置的拉动力要求也较大;带动料斗转动转动副是需要随料斗升降而同步,即料斗与提升装置之间实际是相互固定的关系,料斗不方便拆卸,使用灵活度差;当料斗提升至高处后,需要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其翻转,提升、翻转之间的工艺连续性有待提高。
而在破碎过程中,同样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无论是采用颚式破碎机还是对辊破碎机,颚板或者破碎对辊对单位数量的原料进实现一次破碎的作用,原料即向下落下,如此,极可能导致部分原料破碎不充分,导致后续混凝土配置的浆液均匀性差,以及二次返工量大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破碎阶段的上料灵活性、便捷性以及破碎充分性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成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成型用破碎装置,包括破碎腔、上料斗、提升装置、限位装置、支撑装置、中心轴、下压装置;
所述上料斗呈顶部开口、三侧面以及底面闭合、一侧面开口的结构,在所述上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弯勾结构;在破碎腔的顶部设置有抵压件;
所述上料斗的开口的一侧为下料侧,在所述下料侧的上端转动配合有斗门,斗门弹性体被装配致使所述斗门闭合在下料侧上;在所述斗门上还联动有触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01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