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饰用PET发泡材料成型挤出机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840.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1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赛;赵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维尔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475 | 分类号: | B29C48/475;B29C48/395;B29C48/793;B29C48/80;B29B13/10;B29C48/2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内饰用 pet 发泡 材料 成型 挤出机 及其 使用方法 | ||
1.汽车内饰用PET发泡材料成型挤出机,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组预热箱(104),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上;
加热管道(4),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预热箱(104)上;
传热管(1041),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加热管道(4)上,另一端圈绕在所述预热箱(104)上,用于将所述加热管道(4)内的热量传导到所述预热箱(104)内;
开合组件,连接在两组所述预热箱(104)上,用于控制所述预热箱(104)内原料下落次序;
挤压组件,连接在所述加热管道(4)上,用于将原料挤压成型;
闭合组件,连接在所述加热管道(4)上,用于防止溢料;
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挤压组件上,用于驱动所述挤压组件、闭合组件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PET发泡材料成型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包括:滑腔杆(2)、第三电机(9),所述滑腔杆(2)贯穿固定连接在预热箱(104)上,所述滑腔杆(2)与预热箱(104)贯穿处与预热箱(104)互通,所述滑腔杆(2)内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0),所述第三弹簧(10)远离滑腔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01),所述第一滑块(201)与其中一组预热箱(104)相匹配,所述第一滑块(201)远离第三弹簧(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202),所述连杆(202)远离第一滑块(2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03),所述第二滑块(203)与另一组预热箱(104)相匹配,所述第一滑块(201)、第二滑块(203)均滑动连接在滑腔杆(2)内,所述第二滑块(203)远离连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901),所述第三电机(9)固定连接在箱体(1)上,所述牵引绳(901)远离第二滑块(2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电机(9)输出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PET发泡材料成型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设有第一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三通管(102)、第二齿轮(204)、第一控制阀(1021)、齿条(206),所述箱体(1)上固定连接有放料箱(101),所述第一三通管(102)分别固定连接在放料箱(101)、两组预热箱(104)上,所述第一控制阀(1021)转动连接在第一三通管(102)上,所述第一控制阀(1021)与第一三通管(102)相匹配,所述第二齿轮(204)转动连接在滑腔杆(2)上,所述第一控制阀(1021)、第二齿轮(204)通过第一皮带(103)相连,所述齿条(206)固定连接在连杆(202)上,所述齿条(206)与第二齿轮(204)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PET发泡材料成型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腔柱(5),所述挤压腔柱(5)内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01),所述第一弹簧(501)远离挤压腔柱(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502),所述挤压腔柱(5)上固定连接有成型口(7),所述成型口(7)上固定连接有弹性片(702),所述弹性片(702)上固定连接有档杆(7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PET发泡材料成型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组件包括:滑动腔杆(503),所述滑动腔杆(503)固定连接在加热管道(4)上,所述滑动腔杆(503)的一端通向加热管道(4)内,所述滑动腔杆(503)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031),所述第二弹簧(5031)远离滑动腔杆(5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5032),所述第三滑块(5032)滑动连接在滑动腔杆(503)内,所述第三滑块(5032)与加热管道(4)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PET发泡材料成型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充气泵(6),所述充气泵(6)固定连接在箱体(1)上,所述充气泵(6)上固定连接有气管(601),所述气管(601)远离充气泵(6)的一端分别通向滑动腔杆(503)、挤压腔柱(5)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维尔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维尔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8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