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厂饱和干气的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930.0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5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练弢;毛存彪;蒋波;成慧禹;高春杰;娄永峰;焦伟州;练泽平;郭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欧谊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0/06 | 分类号: | C10G70/06;C10G7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五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饱和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炼厂饱和干气的分离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炼厂饱和干气经过气体压缩机逐级压缩到3~4.5MPag,再经除杂和干燥设备除杂、干燥后,经冷却器冷却到‑15~‑35℃,进入吸收塔;S2、吸收塔采用丙烷或富含丙烷的C3馏分作为吸收剂,所述吸收剂从塔顶进入吸收塔,在吸收塔中与饱和干气逆流接触,吸收饱和干气中的C2及C2以上组分;所述吸收塔的塔顶温度为‑35~0℃;本发明采用丙烷或富含丙烷的C3馏分作为吸收剂,在中冷条件下进行吸收,吸收剂用量大幅降低,塔及其它设备的规模大幅减小,投资低,提高乙烷、丙烷回收率,同时可回收得到纯度较高的氢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饱和干气分离方法,具体是一种炼厂饱和干气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炼厂饱和干气主要来源于原油的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如常减压蒸馏、加氢裂化、延迟焦化、重整、歧化等过程中副产的气体,主要包含有氢气、甲烷、乙烷、丙烷等组分。目前,炼厂饱和干气大多直接用于工业或民用燃料,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乙烷、丙烷可作为乙烯裂解装置的原料,用于生产乙烯、丙烯,可以有效降低乙烯裂解原料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目前炼厂饱和干气的分离方法主要有深冷分离法、中冷油吸收法、变压吸附法及浅冷油吸收法等,各种方法各具特点。深冷分离法回收率高,工艺成熟,但设备投资大,能耗较高;中冷油吸收法投资低、适应性强,但回收率较低,吸收剂循环量和损失大,能耗较高;变压吸附能耗低,操作简单,但占地面积大,吸收效果较差,产品纯度低、回收率低。
专利公告号CN106609161A提出了一种分离炼厂饱和干气的方法,该方法采用C4作为吸收剂,在主吸收塔中吸收经压缩、冷却后的饱和干气中的C2馏分及更重组分,主吸收塔的塔底物流送至解吸塔,解吸塔顶得到回收的C2浓缩气。吸收塔压力约3.0~4.5MPag,吸收塔塔顶温度约5℃~25℃,塔底温度100℃~160℃。解吸塔塔顶温度55℃~65℃,塔底温度100℃~160℃。该方法设有再吸收塔和稳定塔,采用稳定汽油作为吸收剂,吸收主吸收塔顶气体中带出的C4吸收剂,富吸收油进入稳定塔,稳定塔塔顶温度40℃~80℃,塔底温度150℃~200℃。该方法C2回收率约97%,C2和C3总回收率约94%,但吸收剂循环量及损失量大,吸收塔、解吸塔、稳定塔塔底温度高,能耗相对较高。
专利公告号CN104560194A提出了一种炼厂饱和干气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该方法采用碳四或碳五作为吸收剂,设有凝液汽提塔,压缩机段间凝液送往凝液汽提塔,汽提后产品直接送往乙烯装置裂解炉。该方法另设有再吸收塔,再吸收剂为汽油。该方法的C2和C3总回收率约96%,但吸收剂循环量及损失量较大,吸收塔、解吸塔塔底温度均较高,能耗较高。
专利公告号CN109553504A提出了一种采用浅冷油吸收技术回收炼厂饱和干气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采用C4作为吸收剂,吸收塔塔顶温度约5℃~25℃,塔底温度100℃~160℃。解吸塔塔顶温度55℃~65℃,塔底温度100℃~160℃,解吸塔底液相大部分作为循环吸收剂返回吸收塔,小部分送至汽油稳定塔处理。再吸收塔采用稳定汽油作为吸收剂,吸收主吸收塔顶气体中带出的C4吸收剂,富吸收油进入稳定塔,稳定塔塔顶温度40℃~80℃,塔底温度120℃~150℃。该方法C2回收率约98%,C2和C3总回收率约95%,但吸收剂循环量及损失量大,吸收塔、解吸塔、稳定塔塔底温度高,能耗相对较高,且氢气无法得到回收。
综上所述,目前炼厂气体回收利用主要针对催化干气,饱和干气回收利用研究较少。现有的从饱和干气中分离C2/C3的工艺存在能耗高、投资大、塔及其它设备规模大、C2/C3回收率低、氢气无法回收及干气不干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炼厂饱和干气的分离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炼厂饱和干气的分离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欧谊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欧谊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