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5947.X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奚邦凤;桂高斌;陶志红;贺梅芳;秦健;罗丰;冯友雄;吴来;刘畅;刘芮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1/50;E04G25/00;E04G25/02;E04B5/3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陈晓宁;王敏锋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汉市沌口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简易 格构柱 叠合 体系 构筑 混凝土 顶板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在设计尺寸的房间平面内均匀竖立若干组相互平行间隔隔开的格构柱形成格构柱矩阵,每组格构柱由若干根垂直房间平面的钢管通过扣件连接而成,格构柱矩阵内沿横向或纵向排列对齐的所有格构柱的两侧采用多组水平杆及扣件连接为一体,每组水平杆至少设有两根水平杆,各组水平杆沿房间平面的法向按一定步距布置,格构柱矩阵内沿对角线排列对齐的所有格构柱采用多组剪刀撑杆连接为一体,每组剪刀撑杆至少设有一根剪刀撑杆,各组剪刀撑杆沿房间平面的法向自上向下间隔布置;
S02.在各组格构柱的钢管上部安装顶托,并调节所有顶托上端处于同一水平面,顶托包括丝杆和安装在丝杆上的调节螺母,丝杆下端插入在钢管的空心立通道内,调节螺母下端抵靠钢管上部;
S03.将钢板放至所述顶托的上端,所述钢板背向顶托的一侧设有吊耳及至少三列钢筋头,各列钢筋头互相平行并间隔隔开,格构柱矩阵内沿横向或纵向排列对齐的所有格构柱上钢板的钢筋头沿横向或纵向对齐,所述钢板面向顶托一侧焊接与顶托配合的钢筋段,作为顶托端部卡件;
S04.选取长度不小于相邻格构柱间跨距的工字钢,使工字钢平行于各列钢筋头横跨相邻的格构柱,使工字钢的两端定位于相邻列的钢筋头之间;
S05.工字钢上部放置预制钢混叠合板,使各叠合板错缝拼接,并且相邻的各叠合板边缘露出的钢筋接头相互错茬搭接,所有叠合板铺装成设计尺寸的房间顶面,所述叠合板边缘设置45°企口,所有叠合板的企口背向顶托,钢筋接头为预浇筑在叠合板内的板筋的接头;
S06.在相邻叠合板间的企口处浇筑混凝土填充各叠合板间的通缝,并养护至达到混凝土龄期;
S07.在叠合板上部浇筑混凝土形成超厚混凝土顶板;
S08.待混凝土龄期达到规范要求后,从外向内拆除所述格构柱矩阵及钢板、顶托、工字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中所述格构柱采用n根A48×3.2mm钢管组合而成,n根据顶板厚度取4、6、8,格构柱尺寸为400mm×4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中所述格构柱中四个面:横向两个面相邻的钢管之间设有横向上剪刀撑、横向下剪刀撑,纵向两个面相邻的钢管之间设有纵向上剪刀撑、纵向下剪刀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中各组水平杆的步距参照搭设高度按0.8米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中行人高度区域的水平杆为不影响施工操作可自里往外作最后收尾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2中所述顶托根据上部顶板实际厚度产生的不同荷载搭配组合所需最佳的丝杆数量,一个单元体下配套丝杆数量最多为8根,4根或6根也可为一个受力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2中所述顶托的高度调节,是通过丝杆上的调节螺母上下移动实现,用以调整横向水平受力支撑水平度和标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4中所述工字钢型号根据顶板厚度采用10~16号,工字钢长度取1.5~2.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594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企业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子锁控制电路及其电子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