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7642.2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1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吴龙;郝以党;吴跃东;彭犇;胡天麒;李惊涛;王会刚;孙健;张宇;岳昌盛;闾文;杜昱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8 | 分类号: | C21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党建华;张建生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钢渣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包括淬渣池(6)、底座(7)、旋转盖(8)、水封槽(9)、喷嘴(10)、支架(11)、给水管(12)、排气管(15)、排水管(18),其特征在于:所述淬渣池(6)内固设有底座(7),所述淬渣池(6)上部外缘设有水封槽(9),水封槽(9)外侧可转动设有旋转盖(8),旋转盖(8)下部设有喷嘴(10),淬渣池(6)侧壁上部分别贯通设有给水管(12)与排气管(15),淬渣池(6)侧壁底部贯通设有排水管(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渣罐(1)、倾翻机(2)、冷渣罐(3)、固态渣(4)、气孔(5),热渣罐(1)经天车放置在倾翻机(2)上方,固态渣(4)出渣时,冷渣罐(3)在倾翻机(2)倒渣下方,固态渣(4)淬闷时,冷渣罐(3)放置在底座(7)上,旋转盖(8)一侧设有支架(11),气孔(5)贯通设置在冷渣罐(3)罐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管(12)还连接给水阀(13)、给水泵(14),排气管(15)连接烟囱(16),排水管(18)连接排水阀(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盖(8)下部喷嘴(10)还连通供水装置,供水装置通过喷嘴(10)向冷渣罐(3)喷水,所述喷嘴(10)设置于旋转盖(8)上底座(7)对应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5)分布在冷渣罐(3)罐壁四周,气孔(5)直径为5-50mm,相邻气孔(5)间距为100~1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渣池(8)、底座(7)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30MPa,淬渣池(6)为方型,深度不低于2m,边长不低于3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渣罐(3)放置于淬渣池(6)中的底座(7)上,冷渣罐(3)外沿离淬渣池(6)内边距离不低于500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15)、烟囱(16)均为钢结构,所用钢材厚度为5~20mm,所述排气管(15)和烟囱(16)直径为500~1500mm,烟囱(16)高度不低于10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盖(8)、水封槽(9)为钢结构,旋转盖(8)和水封槽(9)制造用钢板厚度为5~30mm,所述喷嘴(10)为喷雾型水喷头,旋转盖(8)下喷嘴(10)数量为3~15个。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管(12)、排水管(18)均为钢结构管道,管道直径为50~500mm,给水阀(13)和排水阀(17)为电磁阀,给水泵(14)供水能力为20~200t/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764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