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铃薯成型米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7852.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1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巩发永;李静;蔡利;吴兵;易华平;甘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19/15 | 分类号: | A23L19/15;A23L29/30;A23L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李玉兴 |
地址: | 61501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成型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制得营养价值较高的马铃薯成型米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通过将新鲜的马铃薯进行清洗、去皮处理;接着进行压榨处理得到马铃薯汁液和马铃薯榨干物;然后再将马铃薯榨干物烘干后得到马铃薯干物质;接着将其进行造型处理后进行气流膨化处理得到马铃薯气流膨化粉;在马铃薯气流膨化粉中添加马铃薯淀粉并添加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混匀后加水搅拌得到面团;面团和好后轧成宽面带,接着压制成粒、分离、蒸煮、烘干得到马铃薯成型米成品,该成型米完全是由马铃薯制成,保留了马铃薯全部的营养物质,大大增加了成型米的营养价值,同时,米粒造型成功率较高,便于加工,可以大大提高马铃薯成型米的生产效率。适合在食品领域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成型米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成型米又称人造米,是指淀粉类原料添加各种营养强化物质,用人工方法造粒、糊化、干燥制成与天然大米相似之颗粒。人造米制作成本低,易加工制作,成品质量好,淀粉含量低,营养丰富,成品外形光滑美观,色彩多样化,成品粘结性能好,口感柔和,不易老化,既可直接食用,也可供人们按大米的特点加工食用。人造米作为大米的替代品供人们食用,不但适合于一般家庭,而且特别适合军队、野外作业者等各种特殊食用群体的需要。可供不同群体(如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人、脚气患者等)的人们选择食用,特别是尤为适合长期驻守或作业于高原、沙漠、海岛、野外等供给困难地方的人员选择食用。
成型米经过原料→混合→轧片→制粒→分离→筛选→蒸煮成型→烘干→冷却→成品;
(1)原料混合;按配比将原料用器皿混合,加入适量温水及食盐(10.2%),使面团含水量为35%~37%。混合和面时可加人适量维生素B1、钙和赖氨酸。
(2)轧片制粒;面团和好后,用辊筒式压面机轧成宽面带,接着送入具有米粒凹模的制粒机中,压制成粒。
(3)分离筛选;制粒后,用分离机和筛选机将米粒和粉状物分离开,米粒送去蒸煮成型,粉状物送回混合。
(4)蒸煮成型;将含水量40%的米粒送入蒸煮设备,使米粒通过蒸汽蒸3~5min,表层淀粉糊状形成保护膜,稳定米形状,蒸煮为连续作业。
(5)烘干;将成型的米粒,送入烘干机内烘干,在缓慢冷却过程中,让水分继续蒸发,把人造米水分控制在11%~11.5%,即为成品。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马铃薯、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一般新鲜马铃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能量318千焦,钙5~8mg,磷15~40mg,铁0.4mg~0.8mg,钾200~340mg,碘0.8~1.2,胡萝卜素12~30mg,硫胺素0.03~0.08mg,核黄素0.01~0.04mg,尼克酸0.4~1.1m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昌学院,未经西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78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