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9387.5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鹛;陈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石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10/0525;C01G4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锰酸锂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化学电源领域,具体是一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原辅材料:按摩尔量比锰化合物:硫酸钠:锂源:掺杂元素M:60%过氧化氢溶液:氨水=1.8:0.7:0.9:0.1:20:50,称取原辅材料,称取完成后将原辅材料储存备用;S2.混合原辅材料:首先将适量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式反应釜中,接着将S1中称取量的锰化合物以及称取量的硫酸钠,加入到搅拌式反应釜中,将搅拌式反应釜开启,直至锰化合物以及硫酸钠在去离子水中溶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化学沉淀法与焙烧法生成Mn2O3作为前驱体,同时具备二氧化锰与四氧化三锰的优点,能够满足高端锰酸锂的需求,生产出性能优异的锰酸锂产品,同时更加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电源领域,具体是一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循环性能好、自放电小、体积小等特点,已经在移动通信设备、小型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锰酸锂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具有资源储量丰富、无污染、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符合目前市场对电池安全性、使用寿命及生产成本的要求。
中国专利号CN111640937A提供一种单晶锰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按所需配比称取原料锰化合物以及硫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1-10h后,在100-150℃下反应10-15h,冷却后过滤收集沉淀,使用去离子水洗涤1-5次,干燥得到β-MnO2前驱体;将所得到的β-MnO2前驱体与锂源、掺杂元素M的化合物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烧结后得到成品,成品分子式为Li1+aMn2-a-bMbO4,0≤a≤0.2。
目前批量生产锰酸锂的锰原料主要为二氧化锰与四氧化三锰原料,二氧化锰由于制备工艺的原因,其原料杂质偏高、颗粒形貌各异,无法满足高端锰酸锂的需求,四氧化三锰杂质低、可以做成微观球形颗粒,但是由于其生产锰酸锂反应需要吸氧,且发生板体效应,氧气无法渗入到物料内部,只能通过减少装料量来提高锰酸锂性能,导致成本偏高,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二氧化锰由于制备工艺的原因,其原料杂质偏高、颗粒形貌各异,无法满足高端锰酸锂的需求,四氧化三锰生产锰酸锂反应需要吸氧,且发生板体效应,成本偏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原辅材料:按摩尔量比锰化合物:硫酸钠:锂源:掺杂元素M:60%过氧化氢溶液:氨水=0.7-2:0.7-0.8:0.9-1.1:0-0.2:20-30:50-70,称取原辅材料,称取完成后将原辅材料储存备用;
S2.混合原辅材料:首先将适量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式反应釜中,接着将S1中称取量的锰化合物以及称取量的硫酸钠,加入到搅拌式反应釜中,将搅拌式反应釜开启,直至锰化合物以及硫酸钠在去离子水中溶解,形成悬浮液,再将60%过氧化氢溶液与氨水加入离子水中,待过60%氧化氢溶液与氨水加入完毕,最后将悬浮液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使悬浮液迅速沸腾,之后对悬浮液冷却后过滤,并收集沉淀物;
S3.制备Mn2O3前驱体:首先将S2中得到的沉淀物在100℃以下干燥,接着将干燥得到的沉淀物放入氩气气氛炉中,在200-300℃的温度下,焙烧24-36h,以得到Mn2O3前驱体;
S4.烧结成品:将S3中所得到的Mn2O3前驱体与S1中称取的锂源、掺杂元素M的化合物加入适量纯水进行混合、造球,形成颗粒状混合物,然后将颗粒状混合物投放至烧结机中,在1000-1100℃下烧结20-24h,待自然结晶后得到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石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石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93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