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遥感数据的矿山和固废填埋场自动提取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7785.7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3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余嘉琦;李营;刘玉平;饶瑞璇;殷守敬;王晨;陈辉;王雪蕾;肖如林;贾兴;靳川平;孙浩;徐丹;滕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刘守宪;李善学 |
地址: | 10009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遥感 数据 矿山 固废填埋场 自动 提取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矿山和固废填埋场自动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待检测区的亚米级遥感影像和热红外遥感影像;
S2:对所述亚米级遥感影像和热红外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S3: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方法,从预处理后的亚米级遥感影像上提取非植被覆盖区;
S4:根据K-T变换方法,从预处理后的亚米级遥感影像上提取非建筑用地区;
S5:根据预处理后的热红外遥感影像计算地表温度,并从预处理后的热红外遥感影像上提取高温异常区;
S6:将高温异常区与非植被覆盖区、非建筑用地区进行空间相交分析,其交集为矿山和固废填埋场图斑;
S7:根据矿山和固废填埋场图斑的亚米级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对所述矿山和固废填埋场图斑进行分类,得到矿山区域和固废填埋场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遥感数据的矿山和固废填埋场自动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
S31:基于预处理后的亚米级遥感影像,计算每个像元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其中,NDVI为归一化植被指数,ρNIR、ρRED分别为预处理后的亚米级遥感影像的近红外波段、红波段的遥感反射率;
S32:将NDVI<0的像元提取为非植被覆盖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遥感数据的矿山和固废填埋场自动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
S41:基于预处理后的亚米级遥感影像,根据K-T变换模型Y=RTx+r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每个像元的第一主成分分量Y1和第二主成分分量Y2;
其中,Y为变换后的主成分分量,Y={Y1、Y2......Yn};R为K-T变换系数,R={R1、R2......Rn},RT为R的转置,x为预处理后的亚米级遥感影像各波段的灰度值,x={x1、x2......xn},r为常数偏移量,r={r1、r2......rn};
S42:根据每个像元的第一主成分分量Y1和第二主成分分量Y2计算每个像元的比值建筑指数RBI;
RBI=Y1/Y2
S43:将RBI<-0.05的像元提取为非建筑用地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遥感数据的矿山和固废填埋场自动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包括:
S51:根据预处理后的热红外遥感影像计算每个像元的地表温度Ts;
其中,C1、C2为Plank函数参数,λ为有效波长,B(Ts)=[Lλ-Lup-τ*(1-ε)*Ldown]/(ε*τ),Lλ为预处理后的热红外遥感影像λ波段的辐射亮度,Lup、Ldown、τ分别为大气上行辐射、下行辐射和大气透过率,ε为比辐射率;
S52:对每个像元的地表温度Ts通过如下公式进行正态分布拟合,并计算拟合优度p-value,得到p-value∈(0.75,1)时对应的标准差σ;
其中,σ为标准差,μ为Ts的均值;
S53:将Ts>1.96σ的像元提取为高温异常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未经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778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