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遥感数据的矿山和固废填埋场自动提取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7785.7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3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余嘉琦;李营;刘玉平;饶瑞璇;殷守敬;王晨;陈辉;王雪蕾;肖如林;贾兴;靳川平;孙浩;徐丹;滕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刘守宪;李善学 |
地址: | 10009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遥感 数据 矿山 固废填埋场 自动 提取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矿山和固废填埋场自动提取方法和装置,属于环境监测领域。本发明获取亚米级遥感影像和热红外遥感影像,利用亚米级遥感影像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比值建筑指数,提取非植被覆盖区和非建筑用地区;利用热红外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基于地表温度值拟合正态分布曲线,提取高温异常区;基于高温异常区提取结果,剔除植被覆盖区、建筑用地区,获得矿山和固废填埋场图斑信息;建立分类模型,对矿山和固废填埋场信息进行二次分类,并通过栅格矢量化处理,分别获得矿山、固废填埋场。本发明实现了矿山和固废填埋场的自动提取,极大程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环境污染源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矿山和固废 填埋场自动提取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推动着我国经济自动发展的 主要因素之一,但与此同时,大规模开发也引起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遥 感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矿山开采占用损毁土地约5400多 万亩,历史遗留矿山占用损毁约3400多万亩。矿山开采导致的山体和植 被破坏,往往是诱发滑坡、山洪等灾害和塌陷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为 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建设绿色矿山,有 必要摸清矿山底数和空间分布。
我国每年产生固体废物约50亿吨,其中包括大量危险废物,而填埋 仍是当前处理固体废物的主要方式。大部分填埋场由于建设时间久远、防 渗不力、运行不当、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渗滤液渗漏事件频发,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粮食种植和饮用水安 全以及人体健康安全。因此,填埋场风险隐患排查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治和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
矿山和固废填埋场多零散分布在偏远地区,地势复杂、分布隐蔽,覆 盖范围广且数量多。当前,矿山和固废填埋场排查仍以地面调查和遥感调 查为主。地面调查方法耗费成本大,效率低,且部分非法矿山和填埋场未 登记在案,加之交通、地理等条件限制,导致排查工作异常艰难。遥感调 查方法主要分为人工目视解译和机器学习提取,其中,人工目视解译方法 虽然能较为准确地提取地物信息,但工作量较大,效率较低,提取准确度 依赖于解译人员的经验,机器学习提取需要大量的样本进行训练,人工成 本较大,这两种方法均难以满足日常监管及应急响应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矿山和固废填 埋场自动提取方法和装置,本发明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实现了矿山和固废填 埋场的自动提取,极大程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环境污染源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矿山和固废填埋场自动提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待检测区的亚米级遥感影像和热红外遥感影像;
S2:对所述亚米级遥感影像和热红外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S3: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方法,从预处理后的亚米级遥感影像上提取 非植被覆盖区;
S4:根据K-T变换方法,从预处理后的亚米级遥感影像上提取非建筑 用地区;
S5:根据预处理后的热红外遥感影像计算地表温度,并从预处理后的 热红外遥感影像上提取高温异常区;
S6:将高温异常区与非植被覆盖区、非建筑用地区进行空间相交分析, 其交集为矿山和固废填埋场图斑;
S7:根据矿山和固废填埋场图斑的亚米级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对所述 矿山和固废填埋场图斑进行分类,得到矿山区域和固废填埋场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S3包括:
S31:基于预处理后的亚米级遥感影像,计算每个像元的归一化植被 指数NDV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未经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77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