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大修渣制备陶粒的配方及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9199.6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强;卢丰玉;黄治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国发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135;C04B38/02;C04B38/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标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8 | 代理人: | 徐邵华 |
地址: |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雨***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大修 制备 陶粒 配方 工艺 方法 | ||
一种利用大修渣制备陶粒的配方及工艺方法,原料组份按重量计为:大修渣25‑50份、粉煤灰20‑40份、高岭土10‑30份、助烧剂10‑20份、起泡物质1‑5份,原料混合后,再经过焙烧、冷却等常规的生产陶粒的工艺处理,生产出高质量的陶料产品;推广使用本发明中的陶粒生产方法,一方面拓展了陶粒生产的原料,减轻了制陶粒产业中对粘土、页岩等常规原料的依赖和使用,有利于改善水土流失等问题;另一方面,本方法实现了对大修渣的资源化处理,充分利用了大修渣自身组成物质(比如碳元素)的理化活性,节约了物料和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粒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大修渣制备陶粒的配方及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陶粒作为一种建筑基础材料,以其体轻、保温、利废、环保等特性受到了人们极大的重视。陶粒的粒径一般为5-20mm,最大的粒径为25mm,可用来取代混凝土中的碎石和卵石。轻质性是陶粒许多优良性能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它能够取代重质砂石的主要原因。陶粒的内部结构特征呈细密蜂窝状微孔。这些微孔都是封闭型的,而不是连通型的。它是由于气体被包裹进壳内而形成的,这是陶粒质轻的主要原因;另外,陶粒的表面具有一层坚硬的外壳,这层外壳呈陶质或釉质,具有隔水保气作用,并且赋予了陶粒较高的强度。使陶粒可用于建筑工程中保温、隔热、轻质墙体、轻骨料混凝土等方面,也可用于环保过滤、农业种植及建筑装饰等领域。
目前己有很多陶粒的制备方法,但大多方法采用的原料是以粘土、页岩、粉煤灰、煤矿剥离物、黄土、污泥等为主。由于开挖粘土、页岩、黄土、污泥等,会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不适宜推广应用,而直接使用粉煤灰或煤矿剥离物为基本原料制造的陶粒,陶粒的密度和强度不够理想,陶粒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限制了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因此,找到新的原料来生产陶粒,改进陶料生产工艺,以提高陶粒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是陶粒从业人员不断研发的方向。
电解槽由槽体、阳极和阴极组成,多数用隔膜将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按电解液的不同分为水溶液电解槽、熔融盐电解槽和非水溶液电解槽三类。当直流电通过电解槽时,在阳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还原反应,以制取所需产品。电解槽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据报道,国外200KA以上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的平均寿命在5年(1800天)以上,法国彼施涅公司的180KA电解槽寿命达6-8年(2190-2920天),在我国,铝电解槽一般在工作5~6年后需进行大修,大修时拆除下来的废弃物(主要是电解槽内清除的废内衬)称为大修渣。一般来说,各个电解铝厂实际使用的电流容量、内村结构、内衬材料种类、电解工艺条件、操作制度等各不相同,导致大修渣的具体组成可能会有较大差别,但主要组分基本相同。铝电解厂的电解槽大修渣含有碳阴极(底部炭块、废侧部炭块、废阴极糊)、耐火材料(碳化硅、干式防渗料、保温砖)等,其中炭质材料约占37%,氟化盐约占30%,其他物质主要是霞石、β-氧化铝,少量的碳化铝、氮化铝、铝铁合金和微量氰化物(约0.2%),其中氟化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氰化物为剧毒物质。这些废渣的产量每年高达数亿吨,尚未得到利用,只能采用堆积的方法处理,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电解槽大修渣属于工业固体危险废物,是电解铝工业主要环境污染源之一。其含有大量的可溶氟化物、氰化物,直接露天堆放污染大气,随雨水混入江河污染地表水源,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填埋又污染土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也是国家环保重点管理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如下表1是400KA预焙槽大修渣的组成信息。表2是电解槽大修渣浸出毒性试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国发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国发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91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