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2606.9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0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贡石月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昆明盈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8 | 代理人: | 李岿 |
地址: | 6734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该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鲜叶分级;S2萎凋:凋萎的含水量为20~40%,得萎凋叶;S3揉捻:将萎凋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至条状;S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捂堆发酵,发酵时间为12~18h;S5初炒:得到初炒叶,自然冷却;S6复炒:含水率6~9%;S7提香;S8分拣:剔除茶叶中的碎叶和杂质;S9打包,室温放置10~15天,即得红茶成品。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工艺烘干不均匀的问题,得到的红茶汤色红亮,香气高甜,口感品质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饮茶的习惯,茶叶文化已经传承了几百上千年。我们日常经常接触的茶叶多以绿茶、红茶、白茶、普洱茶为主。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传统的红茶加工方法,经过发酵烘干后制得,干燥过程中将茶叶摊薄置于烘干机中静态烘干或烤干,中间部分茶叶湿度相对较大,阻碍了茶叶内部物质的扩散挥发,使得红茶具有苦涩味,破坏茶叶的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工艺烘干不均匀的问题,得到的红茶汤色红亮,香气高甜,口感品质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鲜叶分级:将采摘的鲜叶在阴凉环境下,通风去除表面水分,然后按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进行分级;
S2)、萎凋:将茶叶鲜叶按3~5cm的厚度摊放在竹席上,并将竹席置于阴凉处晾晒,晾晒时间为10~15h,凋萎的含水量为20~40%,得萎凋叶;
S3)、揉捻:将萎凋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至条状,揉捻时间为50~60分钟;
S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捂堆发酵,发酵时间为12~18h,捂堆时保持发酵温度在25~28℃,湿度85~92%,得到发酵叶;
S5)、初炒:将发酵叶置于温度为150~170℃的炒锅中炒制15~20min,得到含水率为20~30%的初炒叶,自然冷却;
S6)、复炒:将初炒叶再在90~100℃温度下炒制至含水率为15~20%;在110~130℃温度下炒制15~20min,再在150~170℃温度下再次烘制10~15min,含水率6~9%;
S7)、提香:将炒制好的茶叶放入到温度80℃的提香机中提香,提香时间为5~10min;
S8)、分拣:剔除茶叶中的碎叶和杂质;
S9)、打包:进行打包、分装,室温放置10~15天,即得红茶成品。
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间隔两小时翻晾一次,共翻晾15~20次。
所述步骤S2中,萎凋温度为25~30℃,湿度50~70%。
所述步骤S3中,将茶叶揉捻至有暗红色茶汁渗出。
所述步骤S4中,还包括发酵过程中间隔1~2h抛翻一次。
所述步骤S3中,揉捻机为桶式揉捻机,其转速小于60r/min。
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向表面喷洒有占茶叶质量1~3%的复合酶溶液,其中复合酶溶液中,以酶的质量计,质量浓度为15~20%。
所述的复合酶溶液,其是由单宁酶与蛋白酶、纤维素酶混合而成的,所述单宁酶、蛋白酶与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2~4: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贡石月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贡石月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2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卫生用纸的销售架
- 下一篇:一种方便消毒杀菌的额温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