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层储层连续性井筒数字建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3655.4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5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许承武;李忠;卫凯丽;杨亮;张君龙;付晓飞;孙先达;崔利凯;姚东华;杨利伟;李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50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16331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层 连续性 井筒 数字 建模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深层储层连续性井筒数字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根据ECS采集的伽马能谱计算地层矿物组分的体积含量;具体路径包括:对采集的伽马能谱进行剥谱处理得到非弹谱和俘获谱的全部元素的相对产额;将全部元素的相对产额转化为干重质量百分含量;对各元素干重质量百分含量和地层矿物含量进行同步反演,得到地层矿物组分的体积含量;
第二步,根据所述地层矿物组分的体积含量计算岩石孔隙度;具体路径包括:根据所述地层矿物组分的体积含量计算岩石动态骨架密度,由所述岩石动态骨架密度计算岩石孔隙度;
第三步,进行全直径数字岩心建模;具体路径包括:对第一至第N级岩心样品分别选取对应的CT扫描分辨率进行CT扫描,基于CT扫描结果分别确定各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对第N级岩心样品进行电镜扫描,基于所述电镜扫描结果确定所述第N级岩心样品的电镜扫描图像;对各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与第N级岩心样品的电镜扫描图像进行配准;对实现配准之后的对各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与第N级岩心样品的电镜扫描图像进行图像分割,构建多尺度的数字岩心模型;
所述第三步中,第一至第N级岩心样品的尺度从大到小,对应的CT扫描分辨率从低到高;所述电镜扫描图像包括SEM二维背散射图像和Qemscan扫描电镜矿物定量评价图像;将第一级岩心样品、第二级岩心样品、第三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采用混合配准法进行三维图像之间的配准;
所述混合配准包括:将CT灰度图像的切片与上一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的所有切片通过特征点匹配进行粗匹配;粗匹配完成后,在上一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中截取包含本级CT灰度图像的区域,与本级CT灰度图像基于灰度信息进行精细配准;
第四步,将岩心对应深度计算得到的岩石孔隙度、矿物组分占比与所述全直径数字岩心进行匹配,具体路径包括:对全直径数字岩心得到的孔隙度与不同矿物组分的占比进行校正;
第五步,根据各层段的岩石孔隙度数据与匹配后的全直径数字岩心进行深层储层连续性井筒数字建模,具体路径包括:以预先构建的三维井筒几何模型为框架,从顶深开始将各层段的岩石孔隙度数据粗化;将匹配后的全直径数字岩心的分辨率与粗化的分辨率一致;以测井解释物性参数作为约束,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实现各层位连续孔隙组分表征的三维数字井筒构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步中对实现配准之后的对各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与第N级岩心样品的电镜扫描图像进行图像分割,构建数字岩心模型包括:
根据第N级岩心样品的Qemscan扫描电镜矿物定量评价图像,对第N级岩心样品的SEM二维背散射图像进行图像分割;根据所述图像分割结果将第N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分割为孔隙及各种岩石矿物;
对于第N-1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利用第N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的分割结果,与对应的第N-1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一一映射,建立第N-1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的图像灰度值与岩石组分比例的关系曲线,进而完成第N-1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的分割;
依次迭代,直至完成第一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的分割;
根据各级岩心样品的CT灰度图像的分割结果,对每一格点进行孔隙及各种岩石矿物含量赋值,分别得到相应的数字岩心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36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