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4108.8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班书昊;李晓艳;席仁强;蒋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08 | 分类号: | F16F7/08;F16F7/09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戴风友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低频 隔振器 | ||
1.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包括外壳(22),分别装设于所述外壳(22)两端的底板(21)和顶板(23),穿过所述顶板(23)可自由升降的升降柱(11),装设于所述升降柱(11)顶部用于安装被隔振设备(10)的设备平台(1);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22)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装设有第一升降板(3)、冲击螺旋弹簧(51)、第二升降板(52)和拉压螺旋弹簧(41);所述拉压螺旋弹簧(41)与所述第二升降板(52)和所述底板(21)相连;
所述第一升降板(3)固定装设于所述升降柱(11)的下端;刚度相同的第一抗压弹簧(42)和第二抗压弹簧(43)关于所述升降柱(11)对称装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板(3)的左右两侧,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杆(53)和第二连杆(55)关于所述升降柱(11)对称铰接装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板(3)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抗压弹簧(42)的左端与所述外壳(22)相连,其右端与所述升降板(3)相连,且所述第一抗压弹簧(42)的左端高度低于其右端高度;所述第二抗压弹簧(43)的右端与所述外壳(22)相连,其左端与所述升降板(3)相连,且所述第二抗压弹簧(43)的右端高度低于其左端高度;
所述第二升降板(52)上滑动装设有关于所述升降柱(11)对称的第一阻尼滑块(54)和第二阻尼滑块(56);所述第一阻尼滑块(54)与所述第一连杆(53)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二阻尼滑块(56)与所述第二连杆(55)的下端铰接;冲击螺旋弹簧(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板(3)和所述第二升降板(52)相连;
所述第一连杆(53)与水平方向成小角度倾斜状态,所述第一抗压弹簧(42)与水平方向成倾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螺旋弹簧(51)的抗压刚度不小于所述拉压螺旋弹簧(41)的刚度五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压弹簧(42)与水平方向成倾斜状态时,所述拉压螺旋弹簧(41)处于受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5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所述θ的范围为0~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1)上安装所述被隔振设备(10)后,所述第一抗压弹簧(42)与所述第二抗压弹簧(43)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滑块(54)和所述第二阻尼滑块(56)靠近所述外壳(22)的端面设有粗糙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1)上安装所述被隔振设备(10)后,所述第一阻尼滑块(54)和所述第二阻尼滑块(56)与所述外壳(22)之间形成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41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