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4108.8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班书昊;李晓艳;席仁强;蒋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08 | 分类号: | F16F7/08;F16F7/09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戴风友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低频 隔振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属于超低频隔振器技术领域。它包括外壳、底板、顶板、升降柱和设备平台;外壳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装设有第一升降板、冲击螺旋弹簧、第二升降板和拉压螺旋弹簧;拉压螺旋弹簧与第二升降板和底板相连;第一升降板固定装设于升降柱的下端;刚度相同的第一抗压弹簧和第二抗压弹簧关于升降柱对称装设于第一升降板的左右两侧,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关于升降柱对称铰接装设于第一升降板底部的左右两侧。本发明是一种结果简单合理、既具有振动隔振的超低频特性,又能在冲击环境中快速吸收冲击能量、不会发生显著冲击大变形的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超低频隔振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
背景技术
隔振器系统的频率越低,通常隔振效果越好,因此超低频隔振器越来越受到广泛地关注。然而由于超低频隔振器本身的刚度很小,容易在较大激振力作用下发生较大的位移,这又限制了超低频隔振器的部分应用场合。现有技术中的超低频隔振器容易在冲击环境中发生较大的位移,甚至因位移太大而破坏隔振器。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吸收冲击能量、抵抗冲击大变形的超低频隔振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果简单合理、既具有振动隔振的超低频特性,又能在冲击环境中快速吸收冲击能量、有效阻止大位移出现、隔振安全性能更高的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抗冲击的超低频隔振器,包括外壳,分别装设于所述外壳两端的底板和顶板,穿过所述顶板可自由升降的升降柱,装设于所述升降柱顶部用于安装被隔振设备的设备平台。
所述外壳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装设有第一升降板、冲击螺旋弹簧、第二升降板和拉压螺旋弹簧;所述拉压螺旋弹簧与所述第二升降板和所述底板相连;
所述第一升降板固定装设于所述升降柱的下端;刚度相同的第一抗压弹簧和第二抗压弹簧关于所述升降柱对称装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板的左右两侧,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关于所述升降柱对称铰接装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板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抗压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外壳相连,其右端与所述升降板相连,且所述第一抗压弹簧的左端高度低于其右端高度;所述第二抗压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外壳相连,其左端与所述升降板相连,且所述第二抗压弹簧的右端高度低于其左端高度;
所述第二升降板上滑动装设有关于所述升降柱对称的第一阻尼滑块和第二阻尼滑块;所述第一阻尼滑块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二阻尼滑块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冲击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板和所述第二升降板相连;
所述第一连杆与水平方向成小角度倾斜状态,所述第一抗压弹簧与水平方向成倾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冲击螺旋弹簧的抗压刚度不小于所述拉压螺旋弹簧的刚度五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压弹簧与水平方向成倾斜状态时,所述拉压螺旋弹簧处于受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所述θ的范围为0~20°。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平台上安装所述被隔振设备后,所述第一抗压弹簧与所述第二抗压弹簧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滑块和所述第二阻尼滑块靠近所述外壳的端面设有粗糙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平台上安装所述被隔振设备后,所述第一阻尼滑块和所述第二阻尼滑块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4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