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剂萃取净化湿法磷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6632.9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5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杜招鑫;高有飞;赵远方;王长岭;侯玉兰;李燕凤;孙国超;张继生;梁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234 | 分类号: | C01B25/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覃蛟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萃取 净化 湿法 磷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剂萃取净化湿法磷酸的方法,该方法将原料酸依次进行萃取、洗涤和反萃得到净化稀磷酸,其中,上述原料酸来自洗涤产生的洗余酸经浓缩得到的浓缩酸与湿法磷酸工艺生产得到的粗磷酸。由于浓缩酸杂质离子浓度较低,与粗磷酸混合能降低萃取单元原料酸的杂质离子浓度,从而减少萃取剂中杂质离子浓度,有助于降低净化酸杂质离子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化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溶剂萃取净化湿法磷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湿法磷酸的生产中,尤其是用中低品位磷矿石生产的湿法磷酸,在对其进行浓缩后,会产生大量的固体物,随着浓缩酸温度的降低,又会产生继沉淀物,加上有机物在磷矿石浸出时被碳化以及浓缩时磷酸物料对石墨蒸发器的磨蚀,使50%P2O5湿法磷酸的固体物质量含量最高可达8%以上,酸液呈黑色。这些固体物被统称为淤渣。同时磷酸中还含有SO3、F等有害元素,这些有害元素及淤渣都必须通过净化将其出去。但由于矿种不同、净化方法各异,得到的净化酸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品质和控制生产成本,多数生产者只能将湿法磷酸净化后与一定数量的热法磷酸搭配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但是热法磷酸成本远高于湿法磷酸,热法磷酸的搭配比例越高,则成本越高。同时一般湿法磷酸净化过程产生的废渣由于含有大量无用杂质,一般被直接抛弃,磷损较大,环境污染严重。
溶剂萃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化、核工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传质分离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在待分离的混合液中加入与之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萃取剂,形成混合液-萃取剂的两相系统,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差异,使混合液中某些组分更多的进入到萃取相中,实现混合液的分离。溶剂萃取法具有操作可连续化,传质速率快,生产周期短,当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化度高等优点。
在溶剂萃取净化湿法磷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废酸。废酸一部分来自萃取单元,另一部分来自洗涤单元,其中萃取单元萃余酸杂质含量高、粘度大、回收利用难度高。洗余酸是由净化稀磷酸洗涤溶剂后产生,具有磷酸浓度较低、杂质含量较低的特点,一般也作为废酸与萃取单元的萃余酸一同出装置,作生产磷肥的原料。随着磷矿品位的下降和粗磷酸杂质含量的不断增加,回收利用废酸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现有的湿法磷酸净化工艺中对洗余酸的回收利用存在一些不足,合理回收洗余酸对提高湿法磷酸净化工艺中磷资源的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溶剂萃取净化湿法磷酸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溶剂萃取净化湿法磷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原料酸依次进行萃取、洗涤和反萃得到净化稀磷酸,其中,原料酸来自洗涤产生的洗余酸经浓缩得到的浓缩酸与湿法磷酸工艺生产得到的粗磷酸。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溶剂萃取净化湿法磷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原料酸依次进行萃取、洗涤和反萃得到净化稀磷酸,其中,原料酸来自洗涤产生的洗余酸经浓缩得到的浓缩酸与湿法磷酸工艺生产得到的粗磷酸。由于浓缩酸中的杂质离子浓度较低,与粗磷酸混合能降低原料酸的杂质离子浓度,从而减少萃取剂中杂质离子浓度,有助于降低净化酸杂质离子浓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溶剂萃取净化湿法磷酸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66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