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小撞击影响的防眩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0161.9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房益林;王国利;赵西文;杨朝旭;刘成永;陈威达;李光辉;解路;孟秀娟;周合轻;仝辉;孙劲辉;郝嘉平;余春旺;王博立;王丁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7/06 | 分类号: | E01F7/06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撞击 影响 防眩板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撞击影响的防眩板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活动座、主体板和底板,主体板竖向设置,底板水平设置,主体板下端与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动座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内,底板设置在活动座顶部,固定底座上设有与活动座连接的第一自动复位机构和第二自动复位机构。本发明防眩板能绕转轴转动,可有效缓冲撞击伤害;防眩板被撞击后能自动回位,保证防眩效果;固定底座提升了防眩板的高度,增强了防眩效果,保证了行车安全性。本发明减小了撞击带来的影响,降低了道路养护维修费用,提升了行车安全性,自动复位机构相辅相成,也可以单独起作用,提高了防眩板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小撞击影响的防眩板装置。
背景技术
夜间在公路上行驶,对向车辆会引发眩光问题,这极大的威胁了行车安全。防眩板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但当中央分隔带较窄,车辆行驶空间受限时,防眩板经常发生破坏。当防眩板发生撞击破坏时,会对车辆正常行驶造成严重影响,被撞断的防眩板容易掉落在车道内,在夜间会影响车辆行驶,引发二次破坏事件;防眩板被撞断后会失去防眩功能,而由于我国道路总里程较大,道路养护部门难以及时发现并更换防眩板,撞击带来的后续影响不容小觑。总之,防眩板的破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由于大量、反复地更换防眩板,给社会造成了持续不断的经济损失;破坏后的防眩板没有及时更换,给车辆的正常行驶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十分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倾倒自扶正、使用寿命长、减少维护成本、提高行车安全的减小撞击影响的防眩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小撞击影响的防眩板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活动座、主体板和底板,主体板竖向设置,底板水平设置,主体板下端与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动座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内,底板设置在活动座顶部,固定底座上设有与活动座连接的第一自动复位机构和第二自动复位机构。
主体板和底板由PP改性塑料一体化制成,主体板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口的空心壳体结构,主体板的两侧面均为外凸的圆弧面,主体板横截面的外轮廓为两段中心对称的弧线段,两段弧线段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主体板的两侧面均设有反光片、竖向加强槽和横向加强槽。
固定底座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固定底座底部四角处均设有一块安装耳板,固定底座内开设有一个半圆柱槽,半圆柱槽顶部敞口且为矩形,半圆柱槽的内壁前侧和后侧均为竖直面,固定底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一个前后对应通透的短轴孔,半圆柱槽内壁前侧和后侧下部均开设有一条与短轴孔同中心线的弧形槽。
活动座设置在半圆柱槽内,活动座的外形与半圆柱槽相适配,活动座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并通过第一螺钉连接的上盖板、中隔板和下弧形柱,中隔板和下弧形柱内部为空腔结构,空腔结构内部盛装有沙子,中隔板前侧开设有向空腔结构内部灌注沙子的注沙口,注沙口处设有胶塞,上盖板下表面和中隔板上表面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一条与短轴孔对应通透的长轴孔,第一自动复位机构设置在长轴孔和两个短轴孔内;底板通过第二螺钉与上盖板连接。
第一自动复位机构包括穿设在长轴孔和两个短轴孔内的转轴,转轴外圆设有传动凸柱,长轴孔内壁设有与传动凸柱插接配合的插槽,短轴孔内同轴线设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内圆与转轴外圆之间通过花键传动连接,第一轴套外圆底部设有与转轴平行的驱动杆,短轴孔的孔壁下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两个导槽,转轴上通过第二轴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个簧腿分别与驱动杆的左侧和右侧压接,扭簧的两个簧腿下端分别伸入到一个导槽内,左侧的簧腿与左侧的导槽内壁右侧压接,右侧的簧腿与右侧的导槽内壁左侧压接,短轴孔的前后两端口分别设有套在转轴外部的卡簧,转轴上螺纹连接有压紧活动座的第一双螺母和用于定位外部卡簧的第二双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分公司,未经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01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