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带高平坦度太赫兹片间互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4624.9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8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政;马熙辰;谢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3/16 | 分类号: | H01P3/16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甘茂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平坦 赫兹 互连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太赫兹芯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宽带高平坦度太赫兹片间互连结构,包括介质波导于关于介质波导呈轴对称设置的两个片上耦合结构,采用基于共面波导的片上耦合结构设计,将介质波导覆盖连接于基于共面波导的片上耦合结构上,使得芯片信号能够通过片上耦合结构由片上耦合到介质波导中,经过介质波导传输后再通过片上耦合结构传输到另一芯片,实现片间互连。基于共面波导的片上耦合结构基于传输线平缓过渡,且没有巴伦、模式转换器等额外结构的原理特点,使得本发明片间互连结构实现了宽带、高平坦度、低损耗的太赫兹信号传输,并且结构简洁、占用面积小,易于加工、成本低,有效解决了传统太赫兹互连损耗较高、带内波动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赫兹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带高平坦度太赫兹片间互连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太赫兹芯片的工作频率很高的特点,传统的金属连接线作为片间互连线已经给太赫兹系统带来了较大的限制,太赫兹片间互连结构作为太赫兹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在片间高速低损耗的传输数据,且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目前,片间互连结构多采用光电/电光转换,介质波导等;其中,介质波导具有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集成的特点。片上耦合结构作为介质波导的激励源,使得能量更高效的片间进行传输,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率。
目前,报道较多的片上耦合结构普遍效率不尽人意、且带内波动较大,导致信号强度不够稳定,且有些还要使用生产流程较为繁琐的介质波导,提高了介质波导的生产成本和结构复杂度,使得基于介质波导的太赫兹片间互连仍受到很大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基于介质波导的太赫兹片间互连仍受到很大局限的问题,提供一种宽带高平坦度的太赫兹片间互连结构,以提高互连结构的效率、抑制带内波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宽带高平坦度的太赫兹片间互连结构,包括:介质波导、以及关于介质波导呈轴对称设置的两个片上耦合结构2;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上耦合结构2包括:硅衬底2-1、氧化层2-2、钝化层2-3、信号线2-4及金属地,其中,所述金属包括:底层金属地2-5与上层金属地2-6,所述底层金属地2-5设置于硅衬底2-1上,所述氧化层2-2设置于底层金属地2-5上,所述信号线2-4与上层金属地2-6均嵌入氧化层2-2上表面,所述钝化层2-3覆盖于氧化层2-2上;
所述介质波导1为矩形介质波导,介质波导连接于钝化层2-3上,介质波导完全覆盖信号线2-4、且信号线2-4位于介质波导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金属地2-6由两个侧金属地构成,所述信号线2-4由两个周期性结构单元连接构成、且位于两侧金属地的中间,每个单元长度为λ,每个单元的中心处对称设置有正交方向的支节。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波导与片上耦合结构通过连接胶3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侧金属地之间的间距为1/2λ,且底层金属地的覆盖面积应大于上层金属地的覆盖面积。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节的长度小于1/4λ,且支节不与侧金属地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带高平坦度的太赫兹片间互连结构,包括介质波导于关于介质波导呈轴对称设置的两个片上耦合结构,采用基于共面波导的片上耦合结构设计,将介质波导覆盖连接于基于共面波导的片上耦合结构上,使得芯片信号能够通过片上耦合结构由片上耦合到介质波导中,经过介质波导传输后再通过片上耦合结构传输到另一芯片,实现片间互连。基于共面波导的片上耦合结构基于传输线平缓过渡,且没有巴伦、模式转换器等额外结构的原理特点,使得本发明片间互连结构实现了宽带、高平坦度、低损耗的太赫兹信号传输,并且结构简洁、占用面积小,易于加工、成本低,有效解决了传统太赫兹互连损耗较高、带内波动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46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