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碳化硅电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7774.5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谈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荣利钨钼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H05B3/14;C04B41/8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韩天宇 |
地址: | 2142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碳化硅 电热 元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碳化硅电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它由碳化硅、粘合剂、结合剂及水组成,其重量百分比为:碳化硅83%~88%、粘合剂2%~4%、结合剂1.5%~2.0%、水6%~15%。优选重量百分比为:碳化硅86%、粘合剂3%、结合剂2.0%、水9%。本发明的新型碳化硅电热元件具有电阻值偏差小,抗折强度大的优点。并通过采用连续高温烧成,成品率达到90%以上,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通过采用氧化处理和防腐处理,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窑炉加热电热元件,具体针对工业窑炉用的一种新型碳化硅电热元件。
背景技术
碳化硅电热元件主要用于各种电炉、电窑的发热体,而电热元件碳化硅棒体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轻工、化工、电子、国防工业、医药等行业技术领域,碳化硅可以制成棒状、U型、小时型、管状等形式规格。目前市场上应用的硅碳棒生产工艺主要由三大部分系列工艺、50多道工序组成。三大部分为冷端部工艺、热端部工艺和焊接工艺,由于系列工艺多、工序长,其生产周期长达几十天时间,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综合成品率低,而且由于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的电阻值无法控制,使生产出的电热碳硅棒的阻值波动性较大,质量难以达到连续稳定。同时由于烧成温差大以及炉内二氧化硅气体浓度差值大,微量杂质难以控制,从而形成棒的电阻值不易控制,难以保证品质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生产现场排出大量一氧化碳气体,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也不利于节能减排,更不能达到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改变现有工艺技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改变原有的生产工艺,从而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切实改变现有工作环境差现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工艺、新配方的新型碳化硅电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施:一种新型碳化硅电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一种新型碳化硅电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于由碳化硅、粘合剂、结合剂组成,所述的粘合剂为纤维素类物质、粘合剂占碳化硅重量的1.0~2.5%之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主料全部采用碳化硅,粘合剂采用甲基纤维素。其优选含量为28.5~32.0%之间、粘度为3000~8000MPa.S(25℃、3%时)。结合剂选用陶瓷结合剂,在使用时与金刚石磨料搅拌均匀后使用)。
粘合剂的使用一方面与碳化硅粉料直接混合后加水再成型,另一方面是粘合剂与水形成水溶液,再与碳化硅粉料混合,同时添加陶瓷结合剂混合,通过搅拌后使用。
一种新型碳化硅电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它由碳化硅、粘合剂、结合剂及水组成,其重量百分比为:碳化硅83%~88%、粘合剂2%~4%、结合剂1.5%~2.0%、水6%~15%。优选重量百分比为:碳化硅86%、粘合剂3%、结合剂2.0%、水9%。
所述的碳化硅优选绿碳化硅,其纯度为99.5%以上,其颗粒度为:26#~32#的粗粒占20%~40%,60#~100#中粒占20%~30%,220#以上细粒占50%~70%。
本发明一种新型碳化硅电热元件为硅碳棒的发热部,其制备方法如下:
(1)配料:选用不同比例的颗粒碳化硅配料,并搅拌均匀。
(2)混料:分干混和湿混同时操作,将粉状料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粘合剂、结合剂的水溶液,经搅拌碾压后进行湿混,使粘合剂、结合剂分布均匀,使胚体塑性增强,呈片状或其它形状,混料时间为40~100分钟。
(3)预压:将胚体料在压机上挤压二遍以上,挤成Ф30~50毫米左右的料柱,也可挤压成料饼或其它形状。
(4)成型:根据所需直径规格,将料饼加入到模具中挤压成型,成型时控制模具内胚料压力为30~60MPa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荣利钨钼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荣利钨钼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77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接触洗衣机及方法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新型钢结构厂房屋面降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