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丝织品的桑蚕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标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1517.9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6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秉;闫琳;马维维;彭志勤;万军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3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丝织品 桑蚕 单克隆抗体 胶体 标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文物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识别丝织品的桑蚕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标记方法,包括:1)取超声后分散均匀的胶体金8‑12ml,调节pH为8.0~9.0;2)取桑蚕单克隆抗体用PBS缓冲液稀释;3)将胶体金滴加至桑蚕单克隆抗体溶液中搅拌;4)添加BSA进行蛋白的封闭,搅拌;5)添加PEG‑20000,搅拌;6)将标记好的胶体金离心,弃上清液;7)沉淀物用含BSA、叠氮钠的PBS溶液重悬,做防腐处理,冷藏备用。本发明方法能有效解决胶体金在标记过程中因为结合比浓度问题导致死金沉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物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丝织品的桑蚕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标记方法。
背景技术
丝绸,是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传达着各个历史阶段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国,中国的丝织品闻名世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丝织品被发掘出土,对这些丝织品文物进行分析鉴定,可为追溯丝绸的起源和传播提供重要信息。而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可以在考古现场对文物进行快速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静电作用,金颗粒之间相互排斥而悬浮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故称胶体金。胶体金具有高电子密度,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已成为继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和酶之后,在免疫标记技术中较常用的一种非放射性示踪剂。胶体金的粒径一般在1~100nm之间,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液体中,呈球形小颗粒或椭圆形大颗粒。胶体金颗粒最外层可以吸附大量的正离子,能够均匀分散在溶液中。由于胶体金表面呈负电性,能够与表面带正电荷的抗原、抗体通过静电作用进行标记。但是不同的抗体的最适pH以及标记浓度都不同,在结合过程中操作不当胶体金会有死金沉淀标记不完全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识别丝织品的桑蚕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标记方法,本发明方法能有效解决胶体金在标记过程中因为结合比浓度问题导致死金沉淀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识别丝织品的桑蚕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标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超声后分散均匀的胶体金8-12ml,加入碳酸钾溶液调节pH为8.0~9.0;
加入碳酸钾调节pH至桑蚕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pH,增加结合成功率。
2)取桑蚕单克隆抗体用pH=8的PBS缓冲液稀释至浓度为10~20ug/ml;
3)将步骤1)所得胶体金以25-35滴/min的速度滴加至步骤2)所得桑蚕单克隆抗体溶液中,室温匀速搅拌45~60min;
将调好pH的胶体金以上述速度滴加进稀释后的桑蚕单克隆抗体溶液中,可有效防止胶体金在标记过程中浓度过高发生死金沉淀等现象。
4)向步骤3)所得溶液中添加BSA至其终浓度为0.3-0.5wt%,进行蛋白的封闭,继续搅拌8-12min;
BSA作为保护稳定剂,增加桑蚕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结合的稳定性。
5)向步骤4)所得溶液中添加PEG-20000至其终浓度为0.15-0.25wt%,继续搅拌8-12min;
PEG-20000可以有效的抑制纳米粒子的聚集,进而使得纳米粒子可以很好的分散开。
6)将步骤5)所得标记好的胶体金在12000~15000rpm下离心15~30min,弃上清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15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设备保护装置
- 下一篇: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