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2860.5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黄跃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桀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G01N33/58;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锐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6 | 代理人: | 黄海霞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毒 蛋白 抗原 检测工具 制备 使用方法 | ||
1.一种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以及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所述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以及所述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与病毒抗原肽或蛋白均具有高亲和力,并带有电荷;
使所述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以及所述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分别吸附金属纳米材料,以使所述金属纳米材料聚集并形成至少两个标记复合物,不同的所述金属纳米材料与所吸附的亲和蛋白或抗体具有相反的电荷;
提供检测样本,使所述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的若干位点与所述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与所述金属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一标记复合物结合,以形成结合复合物,所述检测样本包括受试样本和参比样本中的至少一种;
使所述结合复合物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的其他若干位点与所述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与所述金属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二标记复合物再结合,然后直接或者通过催化过氧化物酶底物的方式产生明显的颜色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来源于呼吸道感染病毒、消化道感染病毒、肝炎病毒、乙脑病毒、神经病毒和性传播病毒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呼吸道感染病毒包括新冠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试样本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来源于受试者的咳痰、咽拭子、口腔拭子、血液、粪便和体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体液包括血液、尿液、汗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生物系统表达或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取所述参比样本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所述生物系统包括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系统、大肠杆菌系统、昆虫细胞系统、酵母系统和哺乳动物细胞系统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样本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包含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所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S1亚单位和S2亚单位、病毒结构蛋白,或所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所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S1亚单位和S2亚单位以及所述病毒结构蛋白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片段、变体或衍生物,所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S1亚单位包括受体结合域,所述病毒结构蛋白包括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包膜蛋白、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生物系统表达或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取所述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和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生物系统包括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系统、大肠杆菌系统、昆虫细胞系统、酵母系统和哺乳动物细胞系统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和所述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中的任意一种包括重组全长或片段人ACE2蛋白、ACE2-Fc融合蛋白、人工合成ACE2多肽、病毒亲和蛋白和抗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人工合成ACE2多肽如SEQ ID 1-3所示,所述抗体包括筛选出的拮抗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所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S1亚单位和S2亚单位及所述病毒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或拮抗所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所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S1亚单位和S2亚单位及所述病毒结构蛋白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片段、变体或衍生物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所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S1亚单位包括受体结合域,所述病毒结构蛋白包括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包膜蛋白、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材料包括胶体金颗粒、银离子颗粒和纳米模拟酶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所述纳米模拟酶包括过氧化物纳米模拟酶或具有催化活性的纳米模拟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桀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桀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286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