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2860.5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黄跃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桀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G01N33/58;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锐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6 | 代理人: | 黄海霞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毒 蛋白 抗原 检测工具 制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毒蛋白抗原检测试剂盒及试纸条的制备和使用方法,适用于最近爆发的新冠病毒感染和其他病毒感染的早期现场筛查。所述制备和使用方法包括使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的若干位点与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与金属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一标记复合物结合后,再进一步使形成的结合复合物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的其他若干位点与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与金属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二标记复合物再结合。所述制备和使用方法在10‑20分钟内用肉眼根据EP管或试纸条颜色变化,即可作出是否新冠病毒感染的初步现场筛查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迫切需要安全有效能拮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和药物。
然而,核酸检测对设备场地和操作人员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并且单一样本完成检测也需要数个小时。这也意味着核酸检测无法在采集现场对样本进行分析处理,且需要对样本进行运输,而核酸样本对保存条件要求苛刻,在保存运输的过程中核酸容易降解,影响检测灵敏度。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需要在两周左右才能产生抗体,这意味着病毒抗体检测有漏检窗口期,早期或无症状感染者会出现抗体检测阴性。可见,在快速检测早期新冠病毒感染者方面,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均无法起到全面的筛查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编码多个结构蛋白,例如S蛋白,N蛋白和E蛋白等,这些蛋白包括多个抗原表位,利用抗原与亲和蛋白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可通过亲和蛋白或抗体检测病毒抗原的存在,从而直接证明样本中含有新冠病毒。另外,抗原检测对实验室的要求低,且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适用于新冠病毒和其他病毒感染的现场快速筛查。
因此有必要提供新型的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快速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大规模筛查以及现场快速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以及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所述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以及所述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与病毒抗原肽或蛋白均具有高亲和力,并带有电荷;使所述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以及所述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分别吸附金属纳米材料,以使所述金属纳米材料聚集并形成至少两个标记复合物,不同的所述金属纳米材料与所吸附的亲和蛋白或抗体具有相反的电荷;提供检测样本,使所述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的若干位点与所述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与所述金属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一标记复合物结合,以形成结合复合物,所述检测样本包括受试样本和参比样本中的至少一种;使所述结合复合物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的其他若干位点与所述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与所述金属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二标记复合物再结合,然后直接或者通过催化过氧化物酶底物的方式产生明显的颜色反应。
本发明的所述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工具的制备和使用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使所述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的若干位点与所述第一亲和蛋白或抗体与所述金属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一标记复合物结合后,再进一步使所述结合复合物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的其他若干位点与所述第二亲和蛋白或抗体与所述金属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二标记复合物再结合实现了表达信号的放大,从而有利于快速产生明显的颜色反应,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大规模筛查以及现场检测。
优选的,所述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来源于呼吸道感染病毒、消化道感染病毒、肝炎病毒、乙脑病毒、神经病毒和性传播病毒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呼吸道感染病毒包括新冠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受试样本中的病毒抗原肽或蛋白来源于受试者的咳痰、咽拭子、口腔拭子、血液、粪便和体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桀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桀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2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