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一二次混匀料场钒钛烧结原料精准混匀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5029.5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朱佳利;宋亚超;杨中一;顾立伟;袁磊;谢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00 | 分类号: | C22B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赵幸 |
地址: | 067102 河北省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一 二次 料场 烧结 原料 精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一二次混匀料场钒钛烧结原料精准混匀的方法,具体为:制定冶炼钒钛高炉精料方针下的烧结矿原料配比组成,按照原料配比的要求把烧结机使用钒钛铁精粉、普粉、外购铁粉、无烟煤、石灰石矿粉、白灰粉、自循环返矿等原料无差错分仓直供料仓,上述各种原料配加使用的皮带秤、减量秤实物校准,精准配料过程中原料超差报警和纠正措施,以上原料在各自料仓实际配加数据与原料配比要求的精度验证,最终实现无一次混匀料场情况下的原料精准混匀。本方法工艺简单,原料直供料仓精准混匀,各种原料精准混匀的精度可控、可验证。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属于冶金原料与预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一二次混匀料场钒钛烧结原料精准混匀的方法,尤其是是涉及冶金行业在没有一次混匀料场条件下各种原料精准混匀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钒钛钢铁企业原料占企业总成本75%左右,原料多产地、多矿点现象极为突出,钒钛矿是国产,普通矿分为国产和进口,各种元素的成分波动大。为保证各种成分充分混匀,行业内原料进入烧结机前普遍做法是接卸、堆取、混匀完成一次混匀或二次混匀的工艺过程。这种复杂的工艺过程随着企业规模增加,占地、投资、运营成本按比例增加。
以年产1000万吨的钢铁企业为例(国内普遍现状):每天只用铁料消耗4.5万吨,汽运或火运按照60吨/车计算,需要750车次完成物料倒运。这是庞大的铁料物流,其化学成分偏差很大,对烧结炼铁工序的影响差别很大。为此,根据铁料的化学成分,分为20多种铁料需要单独存放。每辆铁料车辆需要按照其化学成分卸到指定存放位置,完成铁料的卸车。20多种铁料、每天750车次的物流分堆卸车的管理是个复杂流程。
铁料进入烧结工艺前在原料场一、二次混匀工艺过程。把20多种不同铁料通过堆取料机、汽车倒运的方式分料种输送铁料混匀仓内,需要各种长度的皮带机、装载机、勾机进行庞杂作业完成铁料的倒运任务。混料仓存在的铁料按照各自配加比例的要求进行铁料混匀单独存放,这需要混匀、皮带输送、混合铁料单堆堆放完成铁料入仓前的一次混匀。为增加铁料的混匀效果,还要进行二次铁料混匀工艺,同样需要投入大量堆取、勾倒、倒运设备设施。
钒钛原料精准混匀是个行业内的难题,钒钛铁粉粘度大、分散性差,造成实际混匀的各种化学成分大范围波动。钒钛两种元素的波动造成烧结、高炉整体生产的波动是致命的,钒钛成分增加造成烧结物料的通透性变差、台车篦条缝隙粘连烧结矿性能和产量降低。钒钛铁精粉含量不稳定造成高炉料柱透气性不稳定,软熔带高度起伏大,可能造成极端炉况。
钒钛磁铁矿矿粉与国内普粉外观都是黑色,单靠人的视觉无法识别,二者混堆或混卸无法精准控制钒钛成分的比例,这给后续烧结、炼铁工艺造成很大影响。
行业研究和实践的结论是:入炉矿品位每提高1%,炼铁焦比下降1.5%,生铁产量升高2.5%,吨铁渣量减少30kg。因此,企业原料精准混匀是提高高炉技术指标、整体效益的重要环节。
钒钛和普通铁精粉在一、二次料场精准混匀存在以下问题。一、二次料场占地需要40多万平米,需要投入十几亿资金进行一、二次料场的基础建设。各种原料单独存放之后要进行系列接卸、堆取、混匀工艺,既增加企业成本同时还需投入几千万元建设露天大棚对原料场进行粉尘治理。单原料的倒运工艺吨钢成本增加10元以上的费用,其它堆取料大机、混匀、皮带机等设备的维护也是一笔巨大费用。
除此之外每年7.8月份北方钢铁企业开始的原料冬储隐含多种吨钢成本,本地矿、外购矿的产能基本固定,行业内原料消耗同样基本固定,矿粉的品位和价格相对稳定,原料的冬储集中采购造成原料需求增加,价格上涨、质量下滑同样增加30元以上的吨钢成本。原料冬储还要占用几亿元以上的资金,这些都是铁料传统混匀工艺下的直接投资或增加的吨钢成本。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未经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50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
- 下一篇:一种高压放电测试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