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OF衍生的钴镍多孔碳复合材料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9759.2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8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万家峰;张慧迪;刘金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4/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of 衍生 多孔 复合材料 电催化 电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OF衍生的钴镍多孔碳复合材料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由Co/Ni‑MOF为支撑材料前驱体,经高温碳化,得到MOF衍生的钴镍多孔碳复合材料;所述钴镍多孔碳复合材料为碳化后Co/Ni‑MOF,即Co/Ni‑MOF为骨架碳化,所得材料的微观结构为中空结构,所得材料制备成电极片,具有电催化活性。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Co/Ni‑MOF的制备;二、MOF衍生的钴镍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三、电催化电极片的制备。作为电催化降解水中头孢曲松钠催化剂的应用,最大降解效率为96.75%,20次回收重复使用后,保留初始催化活性的82%。因此,本发明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在电催化应用、抗生素降解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催化降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OF衍生的钴镍多孔碳复合材料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有机框架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材料是由金属或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具有孔道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它既不同于无机多孔材料,也不同于一般的有机配合物。兼有无机材料的刚性和有机材料的柔性特征。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径尺寸可调等优点,在气体分离、药物释放、电化学储能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MOF材料碳含量较高,具有均一的孔道结构,且碳化后的碳材料仍能保持多孔结构,通过选择金属离子可以调节其孔隙率。杂原子的掺入对材料性能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反映在许多应用中催化活性的增强上,研究发现在催化剂表面上杂原子掺杂对电催化水分解非常有效,这主要是由于杂原子(如P,N和S)具有暴露的活性表面积和电极/电解质界面中加速的电荷转移的协同效应。MOF衍生的碳包括封装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碳骨架,非金属掺杂的碳杂化材料,无金属的多孔碳和其他复合材料,这些衍生自MOF的碳具有多孔碳的优点,它改善了原始MOF较差的电导率问题又能保证一定的稳定性,在可控的温度和气氛下进行热解是碳化MOF的最常用方法,MOF可以转化为具有独特纳米结构的衍生碳,这些性质有利于构建性能优异的多孔碳电催化材料。
本发明所述方法具体为:将Co(NO3)2·6H2O、Ni(NO3)2·6H2O、1,3,5-苯三甲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无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中,经过充分混合搅拌后,再通过水热法制成Co/Ni-MOF材料;再将得到的Co/Ni-MOF材料通过高温煅烧后得到Co/Ni-MOF多孔碳催化剂材料;将得到的Co/Ni-MOF多孔碳催化剂通过热压法制备成电极,而后应用于电催化降解废水中的头孢曲松钠。该电极结构与组分有利于提高电极的催化氧化活性与降解性能;同时,可以防止脱落,减少了催化材料的流失和废弃物的产生,避免二次污染。该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OF衍生的钴镍多孔碳复合材料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MOF衍生的钴镍多孔碳复合材料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以Co/Ni-MOF为支撑材料前驱体,在氮气氛下经高温碳化,得到具有中空结构的MOF衍生的钴镍多孔碳复合材料;
所述的具有中空结构的MOF衍生的钴镍多孔碳复合材料,即Co/Ni-MOF为骨架碳化,所得材料的微观结构为中空结构,所得材料制备成电催化电极片,具有电催化活性。
一种MOF衍生的钴镍多孔碳复合材料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97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