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饱和多黏菌素及其双键位置的判定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343606.5 申请日: 2021-03-30
公开(公告)号: CN113391018A 公开(公告)日: 2021-09-14
发明(设计)人: 张含智;孙宁;刘浩;杨美成;钱琛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30/89 分类号: G01N30/89;G01N30/72;G01N30/74
代理公司: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代理人: 郎祺
地址: 200120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不饱和 菌素 及其 双键 位置 判定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不饱和多黏菌素中双键位置的判定方法,所述不饱和多黏菌素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环氧化多黏菌素或/和二羟基化多黏菌素(但不限于以上组分,可能还包括其他多黏菌素氧化产物、差向异构化产物、水解产物、硫酸化产物、磺酸化产物、甲磺酸化产物等),经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或/和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确证组分的结构,即可判定所述不饱和多黏菌素中双键的位置。本发明可以用于判断双键化多黏菌素中不饱和键的位置而无需经过组分制备,节省试剂及人工成本;环氧化多黏菌素及双羟基化多黏菌素的合成及结构确定方法适合于其他多肽类抗生素组分,简单高效,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以及药物分析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不饱和多黏菌素及其双键位置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多黏菌素(Polymyxin,PM)由多黏类芽孢杆菌发酵产生的多组分脂肽类混合物,主要药用组分为多黏菌素B(PMB)或多黏菌素E(PME,或称为黏菌素,Colistin),临床上主要应用硫酸多黏菌素B或多黏菌素E或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来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由于是发酵产物,PME含有多种组分,主要组分如PME1、PME2、PME3、PME4、PME6的结构已经确定(《欧洲药典》10.0版),但仍然存在未知组分。张含智等人通过HPLC-Q/TOF-MS发现了新型的双键化PMB组分,并经组分制备、核磁确定了双键位置,命名为2',3'-脱氢PMB1(张含智,秦峰,刘浩,“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硫酸多黏菌素B中的未知杂质”,《中国药学杂志》,2018,53(11):918;张含智,孙宁,刘笑芬,刘浩等,“双键化多黏菌素B1的结构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20,41(6):475)。并在多黏菌素E中也发现了双键化PME组分,《欧洲药典》10.0版中收载了2',3'-脱氢PME1。仅通过液质联用技术无法明确判定双键位置,而组分制备会消耗大量的溶剂,进一步通过帕特诺-比希反应即双键化PM会与丙酮等羰基化合物形成四元环氧化合物可辅助判断双键位置,但存在误判(张含智,孙宁,秦峰,刘浩,“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的硫酸多黏菌素E组分的结构分析”,《中国药学杂志》,2021,56(1):5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光化学反应将双键化多黏菌素转化为环氧化多黏菌素、二羟基化多黏菌素的方法,并通过HPLC-Q/TOF-MS建立了环氧化多黏菌素、二羟基化多黏菌素的结构解析策略,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判定不饱和多黏菌素的双键位置,避免了组分制备过程。以新型的环氧化多黏菌素如2',3'-环氧化多黏菌素E1、2',3'-环氧化多黏菌素E2和二羟基化合物如2',3'-二羟基多黏菌素E1和2',3'-二羟基多黏菌素E2为实施例具体阐明了本发明的具体内容。本发明的结构分析方法也可用于环氧化多黏菌素或二羟基化多黏菌素组分的结构判断,为严格控制多黏菌素的质量提供了研究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不饱和多黏菌素及其双键位置的判定方法。

多黏菌素的组成单元包括N-脂肪酰基以及L-构型或D-构型的氨基酸;所述N-脂肪酰基包括6'-甲基辛酰基(PME1的N-脂肪酰基)、6'-甲基庚酰基(PME2的N-脂肪酰基)、7'-甲基辛酰基(PME1-7'MOA的N-脂肪酰基)、辛酰基(PME3的N-脂肪酰基)、庚酰基(PME4的N-脂肪酰基)、3'-羟基-6'-甲基辛酰基(PME6的N-脂肪酰基)、3'-羟基-6'-甲基庚酰基、己酰基,但不限于以上N-脂肪酰基;所述氨基酸包括α,γ-二氨基丁酸(Dab)、苏氨酸(Thr)、亮氨酸(Leu)或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缬氨酸(Val)或正缬氨酸(Nva)、丝氨酸(Ser)、甲硫氨酸(Met),但不限于以上氨基酸;而不饱和多黏菌素的双键可能位于所述N-脂肪酰基的所有位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未经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3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