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品干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5637.4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8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张影全;李明;孙倩倩;巨明月;郭波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6B3/02 | 分类号: | F26B3/02;F26B21/08;F26B25/22;A23L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品 干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干燥方法,将待干燥食品放入干燥区间内,并从干燥区间的起点输送至终点完成干燥,干燥区间的起点处的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和干燥区间的终点处的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分别依据,待干燥食品在不同状态下于预设干燥温度下的水分活度来确定;干燥区间内的温度与预设干燥温度一致。本发明的干燥方法通过控制干燥区间的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与待干燥食品的水分活度的差值,达到控制水分迁移速率的目的,进而有效减小食品的收缩形变;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应用于工厂化生产,有效提高食品的外观商品性和消费者的可接受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干燥是水分从食品迁移到环境的过程,降低食品的含水率,延长食品的货架期。食品干燥后会发生收缩形变,而食品收缩形变的程度会影响食品的外观商品性和消费者的接受度。食品收缩形变的程度受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速率的影响,因此,如何控制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速率是控制食品收缩形变的关键。
热风干燥是最常采用的干燥技术,其通过控制干燥介质的温度来调节水分迁移速率。热风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速率受到食品主要成分、传热系数、干燥介质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变化动力学非常复杂,在实际干燥中很难做到精准控制,也难以实现通过控制水分迁移速率控制食品收缩形变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干燥方法,通过控制干燥区间的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与待干燥食品的水分活度的差值,达到调控水分迁移速率的目的,进而有效减小食品的收缩形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食品干燥方法,将待干燥食品放入干燥区间内,并从所述干燥区间的起点输送至终点完成干燥,所述干燥区间的起点处的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和所述干燥区间的终点处的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分别依据,待干燥食品在不同状态下于预设干燥温度下的水分活度来确定;所述干燥区间内的温度与所述预设干燥温度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干燥区间包括第一干燥区间和第二干燥区间;
待干燥食品的水分活度包括第一水分活度、第二水分活度和第三水分活度,所述第一水分活度为待干燥食品在初始状态时于所述预设干燥温度下的水分活度,所述第二水分活度为待干燥食品在干燥至玻璃化转变状态时于所述预设干燥温度下的水分活度,所述第三水分活度为待干燥食品在干燥至第三含水率状态时于所述预设干燥温度下的水分活度;
所述第一干燥区间的起点处的干燥介质的第一相对湿度比所述第一水分活度低30~40%,所述第一干燥区间的终点处的干燥介质的第二相对湿度比所述第二水分活度低30~40%;所述第一干燥区间的起点至终点的第一距离为待干燥食品在所述第一干燥区间内的第一输送速度与待干燥食品在所述预设干燥温度下从第一含水率降至第二含水率所需的第一时间的乘积;
所述第二干燥区间的起点处的干燥介质的第三相对湿度比所述第二水分活度低10~20%,所述第二干燥区间的终点处的干燥介质的第四相对湿度比所述第三水分活度低-4~0%;所述第二干燥区间的起点至终点的第二距离为待干燥食品在所述第二干燥区间内的第二输送速度与待干燥食品在所述预设干燥温度下从所述第二含水率降至所述终点含水率所需的第二时间的乘积的1.5倍;
所述第一含水率为待干燥食品在初始状态时的含水率,所述第二含水率为待干燥食品在干燥至玻璃化状态时的含水率,所述第三含水率为待干燥食品规定的达到干燥标准的含水率。
优选的是,将待干燥食品放入所述第一干燥区间内,并从所述第一干燥区间的起点输送至终点完成一级干燥;将待干燥食品放入所述第二干燥区间内,并从所述第二干燥区间的起点输送至终点完成二级干燥;
若所述第一含水率小于所述第二含水率,则待干燥食品直接进行二级干燥;若所述第一含水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含水率,则待干燥食品依次进行一级干燥和二级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56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节淡水水质的植物发酵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米线自动挂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