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9373.X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2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茂;王彦文;陈佳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陶玉龙;陆嘉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副驾 座椅 调节 开关 组合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调节开关: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固定设置在座椅侧饰板中;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根据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电信号,控制座椅调节功能是否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节开关,接收到的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电信号为碰撞信号,切断座椅调节功能,反复检测座椅调节开关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信号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碰撞信号为小占空比信号,非碰撞信号为大占空比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节开关,包括按键、主体壳、电路板和底板:
所述按键,设置在座椅侧饰板的外侧,与主体壳连接,操作按键控制座椅调节;
所述主体壳、电路板和底板依次设置在座椅侧饰板的内侧,穿过座椅侧饰板上的孔连接到一起;
所述电路板,根据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碰撞信号切断座椅调节功能,反复检测按键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直至处于复位状态恢复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包括靠背调节端、座椅位置调节端和座盆调节端;
所述电路板,包括两个两向微动开关、四向微动开关、控制部、引脚和接插件;
两向微动开关、四向微动开关、控制部、引脚和接插件设置在电路板的正面;
两向微动开关、四向微动开关透过主体壳上相适应的孔位,与按键固定连接在一起;
操作按键来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和上下移动,靠背前后转动,座盆倾角前后上下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包括座盆调节电路、座椅位置调节电路、靠背调节电路和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座盆调节电路,根据座盆调节端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座椅位置调节电路,根据座椅位置调节端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靠背调节电路,根据靠背调节端的操作方向,输出按键检测信号至判断控制电路;
所述判断控制电路,根据接收的按键检测信号,控制对应的调节电机的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镭雕二维码:
所述镭雕二维码,设置在电路板的背部留有的空白区域,雕刻上预先设计好的二维码,与每一个座椅调节开关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老板开关:
所述老板开关,设置在副驾座椅靠背,包括座椅位置调节键,靠背调节键和本体;
座椅位置调节键和靠背调节键设置在座椅外部,本体设置在座椅内部;
操作座椅位置调节键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
操作靠背调节键来控制座椅的靠背前后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与老板开关串联后与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连接;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与老板开关,操作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背调节电机同向工作时,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的两端引脚分别设置为高/低电平,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靠背调节电机接通正常工作,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座椅靠背前后转动;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与老板开关,操作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反向工作时,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两端引脚设置为相同电平,座椅位置前后调节电机或靠背调节电机不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937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