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9373.X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2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茂;王彦文;陈佳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陶玉龙;陆嘉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副驾 座椅 调节 开关 组合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包括座椅调节开关:所述座椅调节开关,固定设置在座椅侧饰板中;所述座椅调节开关,根据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电信号,控制座椅调节功能是否工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乘坐人在车辆侧面碰撞事故中免受电动座椅的二次伤害,同时电动座椅调节开关和老板开关组合使用无功能冲突,通过电路优化减少了检测与判断电路的使用以及整体复杂度,提高了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路况和可能出现的行车事故,各大主机厂都在不断探索汽车各部分零件更加创新、升级、可靠、智能的设计以及乘客保护方法。
对于车辆侧面碰撞情形,一般会通过加强B柱以及增加侧气帘等形式来尽可能的保护乘客,而对于侧碰时电动座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前仅有少数车辆进行了专门的考虑与优化:
一种是增加外部物理结构遮挡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的按键来避免侧面碰撞后来自门内饰板的挤压;
另一种是对电动座椅调节开关本身进行智能化设计,自动检测碰撞危险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一般来说,对于具有座椅记忆控制器的主驾驶座椅,有的会通过记忆控制器来接收信号和判断侧面碰撞危险情况,并设置是否切断开关控制来保护驾驶员。
对于副驾驶座椅,绝大多数车辆实际上并没有考虑车辆侧面碰撞会对座椅调节开关按键造成挤压,从而导致侧碰时触发电动调节功能使座椅随机乱动对乘坐人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
部分车辆的副驾驶座椅侧面,在电动座椅开关的周围设置了加强的凸起结构,从而使得侧面碰撞后,内凹的座椅内饰板受凸起限制而不容易挤压到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的按键。但是这种设计只能避免一部分情况,实际碰撞中结果无法预测,仍然存在内饰板直接被撞的挤压到开关按键上的情况。
极少部分的车辆,会对副驾驶电动座椅调节开关的内部电路和控制方法进行全新设计,形成智能化控制,但是控制逻辑存在很大的漏洞与错误。
当前,这部分智能开关的控制逻辑和方法是检测到侧面碰撞后,立刻切断电动座椅调节功能,防止上述的二次伤害发生,当检测到车辆出现熄火再点火的情况后,便认为可以恢复电动调节功能。
但是,此时门内饰板可能还挤压着开关按键,此时接通调节功能,还是可能出现例如座椅靠背乱动,对乘坐人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
同时,少部分高端车辆,会在副驾驶座椅靠背上靠近中央通道的一侧设置老板开关,这样坐在后排的乘坐人,可以通过这个开关控制前排副驾驶座椅的前后移动或者靠背转动,来为后排让出更加舒适的乘坐空间。
但是,目前能与之配合使用的副驾电动座椅调节开关一般不具备侧碰保护功能,大多都是电路简单的普通电动调节开关。既具有侧碰保护功能又能和老板开关组合使用且不影响任何功能的副驾驶电动座椅调节开关非常之少,即便能够组合,也需要加设多个检测与判断电路,增加了复杂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及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不具备侧碰保护功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副驾座椅调节开关组合,包括座椅调节开关: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固定设置在座椅侧饰板中;
所述座椅调节开关,根据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器的电信号,控制座椅调节功能是否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93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