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酿酒废水提高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7991.9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2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苟梓希;苏建;安明哲;张富勇;刘莉;赵东;乔宗伟;袁春芳;陈仕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伍云萍 |
地址: | 644007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酿酒 废水 提高 厌氧氨 氧化 菌脱氮 性能 方法 | ||
1.采用酿酒废水提高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UASB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酿酒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酿酒废水为进水,水力停留时间为14~48 h;逐渐增加进水中氨氮浓度和亚硝酸氮浓度,驯化培养厌氧氨氧化菌;氨氮浓度从30~50 mg/L逐渐增加到170~190 mg/L,亚硝酸氮浓度从40~60 mg/L逐渐增加到200~220 mg/L,总驯化培养时间为249~369天;所述的酿酒废水中含有乳酸、丁酸、己酸或乙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酿酒废水中乳酸含量为97.5~330 mg/100 ml,丁酸含量为6.97~20.46 mg/100ml,己酸含量为6.96~12.68 mg/100ml,乙酸含量为11~156.28 mg/100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酿酒废水提高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时的有机负荷为300~500 mg/L CO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酿酒废水提高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中加入微量元素混合液,所述混合液中组分包括KCl、MgCl2·6H2O、NH4Cl、MgSO4·7H2O、FeCl3·6H2O、CoCl2·6H2O和NiCl2·6H2O。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酿酒废水提高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混合液中KCl含量为47~67 mg/L,MgCl2·6H2O含量为71~81 mg/L,NH4Cl含量为75~85 mg/L,MgSO4·7H2O含量为15~35 mg/L,FeCl3·6H2O含量为32~52 mg/L,CoCl2·6H2O含量为0.8~2.8 mg/L,NiCl2·6H2O含量为0.8~2.8 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酿酒废水提高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中加入10~20个悬浮多孔球型生物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酿酒废水提高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氮为NH4Cl,亚硝酸氮是NaNO2;所述NH4Cl浓度为30~190 mg/L,所述NaNO2浓度为40~220 m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酿酒废水提高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培养温度为30~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酿酒废水提高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以UASB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酿酒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酿酒废水为进水,进水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分别为30~50 mg/L和40~6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4~48 h,培养42 ~62 d;
b、进水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分别为50~70 mg/L和60~80 mg/L,同时向反应器添加10~20个悬浮多孔球型生物填料,水力停留时间为14~48 h,培养36 ~56 d ;
c、进水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分别为80~100 mg/L和90~11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4~48 h,培养52 d~72 d;
d、进水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分别为110~130 mg/L和120~14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4~48 h,同时向反应器投加10~20个悬浮多孔球型生物填料,培养79 ~99 d;
e、进水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分别为140~160 mg/L和150~17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4~48 h,培养24 ~ 44 d;
f、进水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分别为170~190 mg/L和200~22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4~48 h,培养16 d~36 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99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